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邓稼先》教学参考


《邓稼先》教学参考
一、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厂解邓稼先伟大的一生及卓越的贡献。
    2.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示:作者着重选取那些能够充分揭示人物精神境界的典型事例,集中表现了邓稼先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执着追求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事誉中外的科学家的由衷敬佩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介的作用。  
    作者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来反映人物的典型事迹,这样使得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
    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二、课前预习
    1. 作者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1922~    ):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他的理论知识得益于杨武之。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密的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2.参考资料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术秘书,为中国核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党派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历任第九研究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他曾获得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三、课学教学
    1.生字学习
    1)。字音
    元勋(xūn)    鲜(xiǎn)为人知    鞠(jū)躬尽瘁(cuì)
    孕(yùn)育    罗布泊(pō)        (xiòng)    黯(àn)
    曛(xūn)    铤(tǐng)

    2).形近字
    2.词语积累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瘁,过度劳累。已停止。
    当之无愧:指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晓,知道,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仰慕:敬仰思慕。
3.文章结构
             两弹元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真诚坦白   忠厚朴实

             民族感情?友情?――民族脊梁   真诚对友
             我不能走――奋不顾身   热血尤殷
    3.要点详析
    精选生活横断面表现人物。一个人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
    4.释疑解难
    一般的回忆录,仅仅是迫叙本人或他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而本文把邓稼先的生平放在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来描写、评价。文章的开头,概述了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既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沉思,也突出邓稼先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60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耀眼的蘑菇云,为新国、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邓稼先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把祖国民族的命运和邓稼先联系起来,也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5.写作特色
    (1)文章将邓稼先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生平及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这种结合方式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
(2)以回忆性的手法结构全文读起来亲切,具有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先后顺序来写,而是突出与邓稼先的品质有关的事件来写,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比较鲜明。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ì)
    D.傍徨(huáng)    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      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      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        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刻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榜徨,没有矛盾。
       (二)、1.给加点字注音。
       开拓(    )    元勋(    )
       氢弹(    )    至死不懈(    )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忠厚朴实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
       B.仰慕  暑名  阔别  颤抖
       C.难堪  大厦  筹划  呼萧
       D.马革裹尸  蓬断草枯  任人宰割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1)彷徨:
       (2)奠基:
       (3)家喻户晓:
       (4)鲜为人知:
       (5)元勋:
       (6)庆幸:
       (三)、阅读理解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莱,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1.选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在正确答案的括号内画“√”(多项选择)
    A.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    )
    B.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    )
    C.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    )
    D.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
    E.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
    3.“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一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4.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中心是(    )
    A.表现母亲勤快、能干、健壮。
    B.反映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C.写母亲整日劳碌着,作者很自然地帮她的忙。
    D.写母亲的勤劳及对作者的影响。
    5.选文第二段文字是以    人称记叙的。
    6.第二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  (    )
    A.顺序    B.倒叙
(二)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①;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②;次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③。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江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    )
      A.①见地    ②直觉    ③判断
      B.①直觉    ②见地    ③判断
      C.①判断    ②见地    ③直觉  
    2.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    (    )
      A.有一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要“我”给他提建议,于是“我”建议他采用这首歌作背景音乐。
      B.这首歌是“我”父亲所喜欢的,他一生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这首歌,故在此引用。
      C.作者用这首歌来歌颂邓稼先的那种献身精神,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国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命运的贡献的真实写照。
      D.作者觉得行文太枯燥,加上一首歌,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3.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B.“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短短的一句话,却表达了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负责,以及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C.“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在这里的含义是问题出现得太多,大家无法解决的意思。
        D.“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论的怀疑态度。
     答案:
(一)、1.B   2.A    3.C
     (二)、2.D
     (三)、()1.母亲是个好劳力  2.ACD  3.过渡   4.D  5.第一 6.A ()1.B  2.C  3.B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