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安塞腰鼓》说课稿4

《安塞腰鼓》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品味音乐西性的复叠,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本课同时通过学习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能力目标: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情感目标: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结合声像从朗读上体验黄土高原进而是安塞腰鼓的魅力,再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感受、品味语句、主旨研讨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配合PPT图片和陕北民族风情的背景音乐,从安塞腰鼓的发源地开始介绍,先给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陕北的民族风情,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中,同时,也正是这种地域风情中产生了安塞腰鼓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接着配合比较激烈的背景音乐,开始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二)课文研读
1.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整体感知:听了这篇课文以后的感受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文章的意蕴美和形式美是怎样来表现的?
4.主旨研讨。
(导入新课后,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将课文范读给学生听。要求他们听准字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一直认为对一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当老师的是应该在课堂上范读或朗诵给学生听的。且不说老师本身就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只从技术层面讲,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创设的浓郁学习氛围,对有效展开师生互动也极为重要,更何况老师的朗读会给学生一杆标尺,树立一个榜样。 朗读结束后,学生将被本文深深的震撼,是什么震撼了他们?当然是文章的语言。这,就进入了精读阶段。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且阐述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这就落实到文章语言品析上了。完成了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进行全班性的发言交流找到好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结合课后练习二和课后练习三两大题,落实本课的知识和能力两大教学目标。在这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他们选出来比较好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体味,并且还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下趣味性的内容,比如说请学生模仿出安塞腰鼓的声音,比如说了解一下陕北的风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一篇文章的解读,除了引导学生明晰其写了什么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意图是怎样实现的,只有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称得上扎实深入。对于这篇课文的主旨的定位,我试图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可以看成是对生命力的赞颂,可以看成是对阳刚之美的赞颂,也可以看成是对冲破束缚、阻碍的渴望,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言之有理,与课文主体相符,均可。)
(三)作者介绍,这片黄土地,孕育出的不仅是安塞腰鼓,还孕育出了作者这样陕北的汉子,在新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对作者做一简单介绍。
(四)视频欣赏
根据课堂时间的多少,给学生观看一些安塞腰鼓的视频。
(五)作业布置
1.以“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为题,写一段100字以上描绘性的文字。
2.完成作业本练习。
(本课的作业从文本出发,结合本地的特色,要求学生做一练笔,此外是完成作业本练习,加强课堂所以知识的巩固理解。)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意蕴美
形式美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