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关于土地的作文范文(2篇)

土 地
“我亲亲个黄土黄,我热热个黑土烫,我浓浓个红土香,我美美个热土靓……”            
  ——摘自四届农运会开幕式的《土地颂》部分歌词    
 土地是生命之源,广袤的大地是人类的母亲,她用乳汁哺育生命,繁衍人生。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脚下这块热土,没有理由不珍惜她。六十多年前,诗人艾青写的一首《我爱这土地》特别感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知道黑土地是一种宝贵自然资源,在世界版图上,有两块辽阔无垠的黑土地,一块是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另一块就是我们的东北大平原,面积约7000万公顷。肥沃的黑土地赋予了东北三省“产粮大区”的美誉,这是一片深沉的土地,这是一片流油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豆麦飘香的黑土地是我的家乡,我的童年在那里度过,离开黑土地多时,让我有怀恋故乡的情感,有追忆往昔梦的感觉,有期盼黑土地特有的泥土芬芳浸满全身的渴望。  
    我知道的黄土地,是几次出行到黄土高原,感受有些凌乱,数百米厚厚的黄土层,造就了雄浑壮观的黄土高原。它绵延着五千年璀璨文明,是我们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是从这茫茫黄土高原上走出的。雨浸风蚀的黄土地,还有不少地方贫穷落后,面貌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一望无际的黄土,裸露的沟坡,枯涸的河岔,干裂的渠道,显得荒凉、贫瘠、干旱。黄土地的人民,质朴、深沉、粗旷、厚实,但一部分人民还没有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这里还需要建设,需要开发和改变,西部开发的使命任重道远,激励我们加倍努力。    
 生活在南方,南方有红土地,川鄂皖赣、闽粤湘黔、桂滇藏琼等省均可见到红色的土地。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逐渐形成这炫目的色彩,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最典型的红土地在赣南和云南,赣南是一块光辉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这里诞生过无数英雄,留下无数英魂,经历多少惊心动魄,有过多少感天动地,谁也无法统计。边陲云南常被称为红土高原,红色土壤占据大半个云南,聚居着26个民族,云南红土地,景色最壮观的,当数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这里山丘起伏平缓,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种上青稞或小麦,远远看去,人造坡地的庄稼,在蓝天、白云、红壤的衬托下,色彩相间、层次分明、震撼视觉,是摄影家摄之不尽、拍之不绝的创作基地。    
 我怀恋黑土地,那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很想去看看那生长着大豆高粱的黑土地,很想去看看那郭小川诗中的青纱帐,还有那令人神往的西辽河,镜泊湖,长白山,牡丹江,永远不能忘怀的家乡,让人魂牵梦绕,让人难忘故土的乡亲、乡情、乡俗、乡风。听说现在的黑土地,受到来自土地恶化的威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相信北方乡亲的勤劳和智慧,定能战胜自然,捍卫美好家园。     我向往黄土地,那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尽管他还贫穷和落后,需要人们加倍的努力。改变黄土地旧貌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开发的口号下,无数有志的热血青年,沸腾男儿,莘莘学子,奔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的,崭新的大西北定会呈现在人们面前,那时的黄土地上,不再是刺枣砂棘的贫瘠,而将是青山绿水,瓜果满园,成为真正的塞上江南。    
 我热爱红土地,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体验着红色土地上的日新月异。红土地上刀枪铁血、硝烟战火,有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地方,有血染的风采,有孕育新中国革命的红色老区。今日红土地上的人民,不断辛勤地精耕细作,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回报,那田野上稻花飘香,麦浪滚滚。尽管也有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变化不大,但只要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红土地也会奉献丰硕。    
 沧海桑田,岁月如流,在历史中沉思,在现实中领悟,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给我们留下深思和感慨。六十年代末期,一大批知识青年,远离父母和亲人,从城市到乡村,到边疆,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人生最壮丽的诗篇,那是一段悲壮难忘、艰辛苦涩的日子,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养育了他们,乡亲的深情厚意让他们不能忘怀。曾看过众多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知青撰写的插队落户、军垦岁月的感人故事,为他们的遭遇、经历,还有磨难、欢乐,悲喜交加。我更敬佩那些今天还继续留在那里的知青,祝愿他们身体好,事业好,能常回家看看。  
    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上有我们的家园,在黑土地上,我们明白了丧权失地的耻辱,懂得了民族要自立自强;在黄土地上,我们明白了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小米加步枪也能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在红土地上,我们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米饭南瓜汤也是让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黄土地的延安精神,红土地的井冈山斗争,黑土地的铁人精神,仍激励我们在新世纪拼搏,进取,仍是我们的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怀恋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我向往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我热爱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愿我们的土地散发着馨香迈步新世纪,愿我们的土地未来更绚丽多彩。
读你,我的土地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下了一个宿命性的结论:“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
一祖父今年78岁,花白的须发下衬着满是条条道道的古铜色的脸,在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的他仍不改朝荷一把锄头,夕牵一头黄牛伴着亲切的乡音而回的日子,祖父把一辈子献给了土地,土地也练就了爷爷现在还硬朗着的身体。父亲今年50岁,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老三,也是在黄土中爬滚着长大的,虽说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做一些贩菜的买卖,但用他的话说:“离开土地,我还能做点什么?”是啊!“面向黄土背朝天”就是他半辈子的真实写照!这样靠土地来生存的人们,靠土地来养育的家庭,他们的光景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又一代土地人的儿子,我的童年也是在土地中度过的。妈妈常常挑着篮筐上山,其中一篮是哥哥,另一篮是我,一到地里,便把我俩丢在地里,任凭我们玩耍,也就在那时,我们开始辨认着西瓜,萝卜,花菜,包菜,豌豆……这些生在土地里的家伙。刚上学,我们有块地在学校的后面,因此太阳还没上山前,我们便被爸爸带到地里拔“猪母草”,等到快上课了,才光着脚丫子跑回教室。再大些,爸爸教我们使锄头,丰收后的菜地便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我们常常把我们的“战绩”堆在裸露的土地上,让太阳暴晒,然后一把火燃尽,焚烧后留下的草木灰便可羸得爸爸的夸奖。直到读师范时,劳动时我那使锄头除草的技术,还让同学惊讶不已!在土地上周而复始的干着这些事,我便有些累了。于是,我开始埋怨起来,甚至臭骂。“我要离开土地!”发愤读书使我如愿了,读师范到参加工作的八年间似乎离开了那曾让我抱怨过的土地,而八年间家乡的变化也让证实了我当初的想法:土地创造不了多大的价值,土地创造不了多大的财富,土地不能根本地改善乡亲们的生活。你看,乡村土地依旧,没有宽敞的水泥马路,没有雨后春笋般的楼房(乡村中最高的楼房依旧是几年前的那栋),没有隆隆的机器运转声……而耕作在它上面的人们却徒劳地在脸上刻划下岁月的痕迹!“这就是土地的滞后性!”我心里忿忿不平。
二 “最近扁豆一斤一块五,今天我从安海贩回了五十斤!”“哈,现在这价格挺贵,咱地里的过几天就可以了摘了。”……“我打算在地里再种些……”“哦,不要,还没到时候,等……” …… 不用说,这又是父母亲在拉话匣子了。他们也时不时地向这个逢周末才回来的儿子热心地说上两句。呵!几年没跟土地打交道,我对他们讲的已经有点模糊,其实我也插不上话。一顿饭下来,讲的都是土地和庄稼,我都有点烦了!唉,这贫瘠的土地竟造成了我和父母间的隔阂。没想到,我对土地竟有了敌意。这是被伟大诗人艾青讴歌的土地,他的诗句我是多么的喜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喜欢的难道不就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热恋和深沉的爱吗?难道不就是被他所热情赞颂着的普通劳动者所感动吗?原来啊!我误解了土地!我是否像作家路遥所说的——丧失了普通劳动者的感觉?这是多么可悲啊!毕竟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土地曾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一个平凡的农民来说,要在大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奋然跃起,那是不容易的。爷辈们赶不上那个时代,父辈们也因家庭因素没赶上那个时代,可为什么不做点小生意,而愿意斯守着这块阵地呢?爷爷的一生和父亲的半辈子为我作了回答:不管有无收获,或收获大小,从不中断土地上汗流浃背的辛劳,即使后来颗粒无收,也不后悔自己付出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同样是诗情的,他们耕耘的是快乐和收获!这是劳动人民多么可贵的品质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并不比农民在土地上耕作高贵多少!我深深地发现,在我的工作中为什么时常伴随着懊恼和痛苦?劳动者的赤诚和质朴和苦煞苦累的精神在我的血液里仿佛消失了。我愿让它再次地涌动,我愿和他们抱着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我似乎清醒了……
 三又是一个周末,当我的摩托车在宽阔的公路拐进地乡间小道时,我放慢了速度。映入眼帘的是绿,满山的绿,蛙鸣此时也异常地响,更有那夹杂着田间气息的风时时拂面,这诗情画意原来就是我久寻未得的。呵!这就是土地赠与我的,我分外地高兴。其实我知道,这般景象每日都有,只是先前我未觉到察罢了!乘着兴,我赶在天黑之前又来到松山溪。松山溪三百米长,是乡村的命脉,三分之二的耕地分布在这条溪的两侧,它常年不停地给地庄稼提供着生命之泉。沿着蜿蜒的小溪,不时碰到荷锄提桶而回的乡亲们,我们互相寒喧着,几句平常的话可倍感亲切,我分外轻松了,我又恢复了作为一名农民儿子的本色了! 青山绿水渐渐在我的视线中模糊了,一切虫鸣交织着。可我分明看到平平展展的土地在昏暗的天色下仍呈现着勃勃生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