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中考第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案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助学方案
一、文学资讯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第二十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二十四课《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第二十五课《词五首》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还学过《苏幕遮》,碧云天。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北宋败亡后,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南宋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二、知识总结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原文重现
陈胜者(语气助词,表停顿),阳城人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年轻的时候),尝(曾经)与人佣(当佣人)耕,辍(停止)耕之(走、去、往)【于】垄上,怅恨久之(助词,凑音节),曰:「苟(如果)富贵,无(通“毋”不要)相忘。」庸者笑而(连词,表修饰)应曰:「若(你)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长长叹息)曰:「嗟乎,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征发)闾左謫戍渔阳,九百人屯(停住)【于】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编次)当(应当)行(行伍之列,征发之列),为屯长。会(适逢,恰逢)天大雨(名动用,下大雨),道不通,度(忖度,估计)已失(耽误)期。失期,法(名状用,按照法律)皆斩。陈胜、吴广乃(副词,于是,就)谋曰:「今亡(逃跑)亦死,举(发动)大计(大事)亦死,等(等同,同样)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类似于死节)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残酷统治)【于】(被)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判断句),不当立,当立者乃(应该是)公子扶苏。扶苏以(因为)数(多次)谏故(缘故),上(皇上)使外将(带)兵。今或(不定代词,有的人)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爱怜,爱戴)之。或(有的人)以【之】为死,或以为亡。今诚(副词,如果)以(介词,把)吾众诈(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替)天下唱(通“倡”首发),宜(应该)多应者。」吴广以【之】为然(对的)。乃行卜(占卜)。卜者知其指意(意图,旨意),曰:「足下(对别人的敬称)事皆成,有(能建立)功(功业)。然足下卜(卜一下,问一下)之【于】(到)鬼乎!」陈胜、吴广喜(内心高兴),念(考虑)鬼(名动用,装鬼),曰:「此教我先威(形动用,威服)众耳。」乃丹(名状用,用丹砂)书(写)【于】帛曰「陈胜王(wang四声,称王)」,置【于】人所罾(名动用,用渔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字条,信),固(本来)以(已经)怪之矣。又间(暗中)令吴广之(到)次(旅行和行军在途中停留)所(地方)旁丛(丛林里)祠(神庙)中,夜篝火(名动用,点起篝火),狐(名状用,像狐狸)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第二天),卒中往往(到处)语,皆指(名动用,用手指指)目(名动用,用眼睛示意)陈胜。
吴广素(平素)爱(爱惜)人,士卒多为(被)用者。将尉醉,广故(故意)数言欲亡,忿恚(使………生气恼怒)尉,令【其】(将尉)辱之,以(连词,来)激怒其众。尉果笞(名动用,用竹板打)广。尉剑挺(拔出),广起,夺而(连词,顺承)杀尉。陈胜佐(辅佐,帮助)之,并(一起)杀两尉。召令徒属(手下)曰:「公等(你们,诸位)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假使)第(仅仅)令(使)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之六七)。且(况且)壮士不死即已(语气助词,罢了),死即举(扬)大名耳,王侯将相宁(难道)有(是)种(天生的贵种)乎!」徒属皆曰:「敬受(愿意听从)命。」乃诈(假装)称公子扶苏、项燕,从(顺从)民欲(意愿)也。袒(袒露)右,称大楚。为(筑)坛而(连词,表顺承)盟,祭以(介词,用)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带0兵徇(攻打)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副词,等到)至(动词,到了)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太守)令(县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于】谯门(城门门洞)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一般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豪杰与皆来会(集会)计(商议,议论)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通“披”)坚(形名用,坚固的铠甲)执锐(形名用,锐利的武器),伐(讨伐)无道(无道的昏君),诛(诛灭)暴秦(残暴的秦朝),复立楚国之社(土地庙)稷(谷神)【引申为国家】,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压迫)【于】秦吏者,皆刑(惩罚)其长吏,杀之以(来)应陈涉。
全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他:“你是给人家耕地当牛马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胜长叹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小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陈胜说:“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国君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要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屡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全国发出号召(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就用丹砂(在)绸条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已经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罩着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都一整夜既惊又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周围的人,士兵们多听吴广的差遣。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提出要逃走,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们。那军官果然用鞭杖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军官剑拔出鞘,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他。陈胜帮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到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士卒们都说:“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己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攻下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城门洞里与义军交战。(起义军)不能取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于是义军攻入并占据陈县。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当地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残暴的秦国,恢复楚国,论功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到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了他们来响应陈胜。
知识梳理
二、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4.且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着急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7.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三、问答探究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1丹书鱼腹;2篝火狐鸣
4、陈胜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胜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8、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其次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第三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1激尉杀尉2分析形势,指出出路3指出策略,筑坛盟誓)
9、“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10、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2、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 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13、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15、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1)陈胜年轻时便有“鸿鹄之志,所以当遇雨失期,900戊卒面临“法皆斩”的命运时,他便与吴广谋“举大事”,宁可“死国”而不“亡”,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他能正确地审时度势:精辟地分析当时政治形势:“天下苦秦久矣”
(3)提出正确的策略口号:他根据秦二世搞阴谋继君位又矫父命杀太子扶苏,政治不得人心,又根据楚人反秦情绪最强,都把复楚希望寄托在楚名将项燕身上。于是果断提出:“诈称扶苏、项燕”这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吸引广大民众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来。
(4)巧妙机智地起义准备工作:决定起义,但他们并未鲁莽起事,而是巧妙机智地先将“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借神的力量“威众”,又以“大楚兴,陈胜王”的狐鸣大造舆论。
(5)精心策划的组织发动工作:利用吴广素爱人得民心而被笞,引起士卒的同情,然后选好时机,并杀两尉;接着召令徒属,晓以利害,并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当徒属皆曰“敬受命”时,又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举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率众进攻大泽乡。
四、分析:
分析第一段
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
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3.第一段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意,并理出线索。
层意:年少时(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
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4.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
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
5、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
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6、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
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
三、分析课文第二段
2.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 。(去渔阳途中遇雨失期,皆将斩)
(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 ②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①_②_(①置书鱼腹;②黄火狐鸣)
(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 (自称扶苏、项燕)
3.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一句可见摇役之重;
(2)残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1)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6、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四、分析课文第三段
2.这一段可以分几层?怎样分?写了哪三方面内容?另外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层(“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攻大泽乡……号为张楚”)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当此时……杀之以应陈涉”)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3、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
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4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鸿鹊之志”变成了现实。
5.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6.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便可见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
7.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基础演练
一、基础知识
l.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ēn) 社稷(jì) 徇(xún)
B.辍耕(chuò) 罾(zēnɡ) 笞(chī) 垤(zhì)
C.砀(dànɡ)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ɡōu)
2.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你不忘我,我不忘记你。无,不要;相,相互)
B.举大计亦死(发动大事,举,举行,发动;计,策略,这里指起义)
C.伐无道,诛暴秦(讨伐没有道理的人。伐,征伐。道,道理)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假如现在把。诚,假如,果真;以,把)[来源:Zxxk.Com]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適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5.下面句中的“乃”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中的“乃”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乃行卜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翻译下列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填空题。
⑴《陈涉世家》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记叙了公元前209年________起义的经过。作者______,字______,西汉夏阳人,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全书130篇。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各用四字概括)
⑶______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动员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