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学案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
1、交流说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交流总结文章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细致交流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交流真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补充链接】
“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 ) 袖手旁观( ) 不知所措( ) 彷徨(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 )
(2)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
(3)不能通过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 )
(4)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
(5)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
【学生疑惑】
(1)                                                                         
(2)                                                                          
【问题探究】
1. 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4.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造成这个状况是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变?






【教后反思】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 zhào ) 袖手旁观( xiù ) 不知所措( cuò ) 彷徨( páng )( huá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 格物致知 )
(2)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清谈 )
(3)不能通过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 抽象 )
(4)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袖手旁观 )
(5)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一帆风顺 )

【问题探究】
1.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答: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答: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造成这个状况是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变?
答:造成这个状况是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支配,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就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