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方式研究之 ――――
教案 · 学案 · 测案
20.《虽有佳肴》
设计:杜守海 审核:何丹丹 责任校对:杜守海 批准使用:教务处 修改时间:2013年8月17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增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教
其此之谓乎 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合作探究: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反馈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周礼 》《 仪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孔子及其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 与 学 的关系,说明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教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方式研究之 ――――
学案 · 测案
20.《虽有佳肴》
设计:杜守海 审核:何丹丹 责任校对:杜守海 批准使用:教务处 修改时间:2013年8月17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弗食
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至道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今义:
学学半 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堂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解释 等的问答,记述 。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说明了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今义:
学学半 古义: 今义:
【学后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