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要点(每课复习)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3、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先前(的)。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津: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习题精选:
(一)2008年吉林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   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08年湛江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7—20题。
17、解释词语。(4分)(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19、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四)2008年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词语:(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27.翻译下列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第22课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二、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9、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10、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四、习题精选:(一)2008年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二)2008年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10、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四、习题精选:  2008年海南省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19、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 (xū)   C、濯清涟(zhū)  D、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3)陶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第23课  《核舟记》
一、解释词语: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4、尝贻余核舟一:贻(yí),赠。  
5、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的。兴,起。
8、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10、绝类弥勒:类,像。 
11、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12、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不相类似。
13、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4、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15、其船背稍夷:夷,平。
16、勾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17、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
二、通假字:
 1、诎(qū)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同“拣”挑选)
 4、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4、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5、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归:女子出嫁。   
6、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8、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二、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翻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习题精选: 08年深圳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