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信客》课堂实录2


《信客》课堂实录    

执教者上海市江宁学校 曹刚

 

时间:2009年7月26日上午    

地点:陕西省军区礼堂

会议名称: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

课前试话筒,灰化肥-黑化肥绕口令:“1、初入江湖:化肥会挥发;2、小有名气: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3、名动一方: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发挥会发黑 ;4、天下闻名:黑化肥挥发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发黑会发挥 。”

一、朗读课题

1、第一遍: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2、第二遍:要求不拖长音。

二、赏读课文

(一)了解信客职业之特点。

  屏显:默读1——13节,圈画出体现信客生活、工作的文句,体会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生1:“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容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说明很辛苦。

师:路途遥远。

生2:“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也可以看出这一职业很辛苦。

师:是的,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微薄。

生3:“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从老信客的遭遇来看信客这一职业很不好做。

师:职业道德要求高。

(二)解读信客职业之凶险。

1、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屏显: A、“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B、“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默读17、20、21三节,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何处,给发财的同乡送信,那一次的经历又“凶险”哪里呢,年轻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生4: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生5: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他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生6: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别人完全不相信他。

生7:送信这件事“凶险”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去送信,那位同乡下不了台,硬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愉,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生8:送信这件事“凶险”还指的是他不能说真话。

师:你眼中的同乡是个怎样的人?

生9:厚颜无耻。

生10:卑劣的小人。

 

师(小结):信客的这条路,一端是农村,一端是城市,乡人的不信任,城里同乡的仇恨,所以信

(三)感悟信客之形象

默读12-23节,思考: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屏显:默读12-23节,思考: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边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生11:朗读:“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容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说明他是个宽容,重乡情乡义的人。

师指导朗读:“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学生个别读,齐读。

师再一次引导学生体会信客的心理:信客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担子的一头是同乡的挣扎,担子的另一头是村妇破碎的心。

生12:当同乡冤枉他的时候,信客还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说明他是个忍耐又有良知的人。

师:这件事中,他也有不忍的时候,什么时候?

生12: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作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师:“这是你老婆的信!” 该怎么读?

生12,不好意思地小声读了一遍。

另一小男孩站起来,很愤怒地大声说:“这是你老婆的信!” (下面的听课老师全都笑了。)

师:是的,信客坚守了一个“信”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果信客要对老信客说变化,他会说什么?请用“当年------,而如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师:城市带给乡村物质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欲的利诱,所以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了。信客坚守的是乡情乡义,传统美德,虽然很难撑持,但他仍然坚持。

三、总结文章

信客虽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信客坚守的信义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

听课随想

听课到了一半,旁边的菊美女递过她的听课本,批注一栏写着:上海男人也阳刚。的确,这是一堂阳刚的课。

阳者,从容也。整堂课有四个较长时间的师生对话,从语言品读到人物赏析、探究主题,无论是学生的回答偏离内容,还是课堂偶尔的沉默,教师都不焦不躁,巧妙引导。课堂有三次较为成功的指导朗读,读课文标题,信客的三句话,教师都有具体的指导,或指导朗读技法,如题目朗读字正腔圆地读,第二遍不拖长音地读,或体验人物的情感,以朗读来促进人物鉴赏。在这样的场合,教师如此从容,实属不易,已经有了大师的风范。

阳者,大气也。课文很长,教师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上,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信客职业的特点;二是体会信客遭遇的凶险;三是赏析信客为人的信义。从信客所处的环境到信客这个人,整堂课的设计提纲挈领,一线串珠。当然还可以更清晰些,如扣住一个“信”字,别人对信客的不信,信客自己坚守的信义。最后,信客不再当信客,但是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信字的背后,有着对乡邻的信义,为人的信用。还可以更完整些,老信客不能不提,没有老信客,也没有年轻信客。从年轻信客这个人跳出来,最后看信客这个职业,余秋雨是借信客这个职业来呼唤人性中的“信”字。

刚者,强势也。老师的语言很有气势,甚至问得咄咄逼人,这是老师自身的风格,然而老师太强势,学生就弱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