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爱莲说》导学提纲



《爱莲说》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
二、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
4、陶后鲜有闻
5、濯清涟而不妖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宜乎众矣
8、晋陶渊明独爱菊
9、出淤泥而不染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2、全文的中心句是:             。 
3、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句子是     ,    。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       ,      ,     ,    ,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六、拓展提高。
1、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2、仿写句子。
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爱莲说》导学提纲答案
二、
1、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益: 副词,更。
3、植:树立。
4、鲜:少。
5、濯:洗涤。妖:妖媚。
6、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应当
8、独:只,仅
9、沾染(污秽)
三、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香远益清
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世人甚爱牡丹;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四、
1.(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1.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