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11学年上学期建瓯一中人教版高一年段必修1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必修1模块考试
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分值:150分)
2010年11月12日
第一卷100分
1、必修1背诵 9分
2、语基,选自《导与练》,字音,字形,病句,成语使用,对联两题,衔接句,
共7题,每题3分,共21分。
3、作文,记叙文,70分。
第二卷50分
4、名著阅读《家》10分。
5、《论语》第二章《为政》至第五章《公冶长》考两则,选择题和简答题,10分。
6、现代文阅读,课外,15分。
7、文言文阅读,课外,15分,选择题和翻译题。

第Ⅰ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峥嵘(zhēng lóng) 颓圮(pǐ) 踟蹰(chí chú) 青荇(xìng)
B.逶迤(wēi yí) 叱咤(chì zhà)风云 埋怨(mán) 慰藉(jiè)
C.拘泥(nì) 长歌当(dāng)哭 桀骜(jié ào) 喋血(dié)
D.处决(chù) 游说(shuì) 弄堂(lòng) 婆娑(p ó s u ō)
2. 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寥廓 含诟忍辱 挥斥方遒 星辉斑斓
B.漫朔 忸怩 蛩音 实事求是
C.休憩 怡笑大方 酣畅淋漓 幽暗昏惑
D.赁屋 殒身不恤 绿树成阴 再接再厉
3、下面的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个国家的石油,长期不能自给。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D.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这些文章思路不畅,文理不通,简直是不刊之论。
C.“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 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D.1821年济慈去世,1822年7月雪莱溺海身亡,两年后拜伦死在希腊。英国浪漫诗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渐渐江郎才尽。
l.B (A 峥嵘(zhēng róng);C 长歌当(dàng)哭; D 处决(chǔ))
2.D (A 含垢忍辱; B 漫溯 跫音; C 贻笑大方)
3.A (B “一切出版物”包含“报刊、杂志”;C 谓语和宾语不搭配,不能“动员”“积极性”;D 语意不明,可以理解为祈爱群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援藏干部很高兴。)
4.C ( A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B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D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衰退。)(福州八中)

5、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A)
6、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答〗(B)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abc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a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b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c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7.A(这是一道语言衔接题。仔细阅读分析题目及内容后就可发现,b后面是一个比喻句的喻体“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那么要我们填入b处的应该是这个比喻句的本体。而这个本体是3、4中的那一句呢?根据比喻的特点,本体和喻体之间一定存在相似点,喻体“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是指到了有很多东西、珍奇满目的地方,本来可以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因没有实在的目的,最终落得“空手而归”,什么也没有得到。用这个过程来比喻“读书”一事,显然指的是书读得很多却什么知识也没有得到,即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应是“多读而不求甚解”也即b处应选3,由此再结合分号前后的并列关系和第一句的语意,就可推断a处要填的应是2。同样,注意c后句喻体的特点,也不难在5、6中选出5来,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A。)(南平必修4统考)

二、背诵默写(共9分,每空1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高考资源网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⑶、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⑷、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荆轲刺秦王》)高考资源网

三、作文(70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请理解上述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审题指津]   “成长中的诱惑”是一个现实意义和思辨性都很强的文题,写作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文题分析:文题是由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诱惑”是关键词,决定了写作的中心;《现代汉语词典》对“诱惑”一词作如许解释:“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成长中”是限制词,限制了选材的范围。   2.提示语理解:题目前的提示语“理解上述寓言的思想内容”,意为把握寓意;“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旨在联系实际。寓言假借大鱼之口阐述了这样的哲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如愿以偿;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把持不住自己的人,迟早会掉入别人设计好的陷阱。联系实际,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与寓言的寓意进行一一对照。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遇太多的诱惑,网吧游戏是诱惑,球场电视是诱惑,美味佳肴是诱惑……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唯有学会拒绝这些诱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应是文题所表达的意旨。   3.思路拓展:为拓展写作思路,我们宜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可能面临青春期情感萌动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正确的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2)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
第Ⅱ卷(50分)
五、文学名著阅读(共10分)
10.下列各项中对《家》的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与《春》《秋》一起合称“爱情三部曲”。《家》以19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作者对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
B.觉新与表妹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C.忽然袁成气咻咻地跑进来说:“太太,三老爷,姑太太来了。”接着从侧门里走进了张太太,后面跟的是琴和另一个年轻女子。
这一个年轻女子梅,军阀混战时正在张家玩,本要回家去,但因那一带的交通断绝,只得跟着跟着琴逃到高家来。意外之中与高家再一次“亲密接触”。
D.琴的本名是张蕴华,“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想报考男学堂,母亲答应帮她想办法。可是当她想把头发剪掉,却受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E.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11.请简述高家正月初九赏龙灯的情形,100字左右。(5分)
                                                                 
10. AE(A应为“激流三部曲”,背景应为20世纪20年代; E觉新并没有“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
11.正月初九晚上,克定令高忠请来了龙灯。龙灯一到,大家拼命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的身上射。玩龙灯的人赤身裸体,满身是伤,痛苦地在地上翻滚,九节龙都被烧成了空架子。结束后,克定给了赏钱,众人或满足或冷漠地走了,只有觉慧忿忿不平。(厦门一中)
六、文化经典阅读(共10分)
12、文化经典阅读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C.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谦虚谨慎。
D. 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B(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且文中并无将子路和颜回的志向相比较,分出高下的意思)(同安一中)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13.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不要违背礼节。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14.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做才算真正做到了孝。(4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二》)
13.答: (1)C(C项“就算真正做到了‘孝”’有误。“做到‘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这种理解还是片面的,孔子听讲的“孝”,范围很广,不是仅停留于形式,还要真心实意地去做,就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去孝敬父母。)
[参考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一天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便告诉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应该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
14.孔子认为孝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诚心诚意地孝敬父母。如果仅是替父母办事,给父母饭吃,而脸色难看,那是不孝。孝决不仅仅是赡养,更应该做到敬重。
(本题意思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有好喝的,让父母享受。难道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吗?”(古田一中)
七、文言文阅读(共15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①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⑥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责:责问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子犯请击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C.因芝妻伯父董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昭犹惮芝,不为通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B.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C.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D.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
(4).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2分)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1)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报:回复。)
(2).A(两个“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B.前者是代词,译为“他的”;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两个“因”都是介词,但前者译为“通过”,后者译为“就”;D.前者是介词,“给、替”;后者是判断词,“是”。)
(3).C ( A穷困:这里意为困顿,没有办法。穷,走投无路;困,困窘。 B同行:这里是两个词,“同”指王同,“行”指去服役。 D发言:这里意为开口、出声)
(4).C(①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丢下;④是他为官正直的结果;⑥是说明他为官清廉)
(5).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一句上。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
(6).①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
②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的话。(同安一中)
八、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精 神
谢志强
终于,她答应陪儿子去吃肯德基了,不过,她说:一言为定,只买一份鸡腿、一杯饮料。这事的提出已经有三个月了,她说我们是享受肯德鸡的家吗?儿子列举了班级吃过肯德鸡的数据,可她一直不松口。
显然,儿子不止一次光顾这个环境了。他远远地指着豪华的门面一侧站立着的穿着奶白色西服的模特儿,说:那就是山德士上校。她觉得那位老人显得富态而慈祥。
厅内,宽敞、宁静,只有三对青年分布在不同的角落。母子俩选了张离服务台不远的桌子,桌面摊着一张报纸,他掀起说:姆妈,你看。
一张10圆面额的纸币和八个1元面额的硬币。她惊讶了,脱口说:你说怎么办?
他说:交给老师。
她笑着说:也好,这个店收进了恐怕吞没了。
他收起钱。她禁不住四下望了望,像是在做一桩丢人现眼的事儿。她的心“怦怦”地跳。其实她真想白捡了这钱,只是儿子在场,他还小。
服务小姐端来了一份鸡腿,一杯可乐。她当即付了款。她奇怪地想:竟不能将18元用来支付这个诺言,那样的话,她也能点个便宜的点心,毕竟首次坐进这个幽雅的环境呀。
他说:姆妈,你呢?
她说:你慢慢吃,到时我可要问你什么滋味呢?
他递过来说:姆妈,你尝尝。
她摆摆手说:我不喜欢吃鸡,你慢慢吃,姆妈陪你。
他遗憾地说:姆妈,可香呢。
她微笑着点点头说:好吃你就慢慢吃,吃快了吃不出味道了。
他埋头啃那鸡,显得仓促。
她喜欢注视着儿子,说:又没人抢,你慢慢吃,你这吃像难看。
他咽了一口,又有模有样地喝一口可乐说:姆妈,肯德鸡是美国运来的吗?
她笑了,说:那是用中国的鸡制造的呢。
他放慢了速度,却已经只剩根细骨了。他仰脖喝进可乐,说:姆妈,真的很好吃呢。
她说:再好吃还不是鸡?好了,这下算是如愿了吧。
他站起,精神抖擞的样子,说:味道真的很好呀。
翌日,他临上学校,说:姆妈,早餐钱你还没有给我呢?
她刚醒来,说:我这儿没零钱,你先垫着吧。
他说:我口袋里的钱不够吃早餐。
她说:昨天你不是装进店里那桌上的钱了?要么,先垫着。
他说:那钱我要交给老师呢。
她打开皮夹,抽出张10元面额的纸币,说;晚上再结算。
傍晚,她一进门,看见正在做作业的儿子,首先想到那笔钱,似乎那18元钱关系着儿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她期待儿子单纯、美好——在儿子面前,她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恐怕今生今世儿子料不曾她打过那笔钱的歪主意。她说:18元钱你上缴了吗?
他放下笔,迎上来,说:姆妈,上课前,我已经交给赵老师了。
她说;老师说啥了?
他说:也没说啥,赵老师要上课呢。
她说:唔,捡了东西是该上缴。
再一天,上班,她接到一个电话,是赵老师的电话。赵老师请她赶快到学校一趟。
她说:出了什么事了?
赵老师说:肯德鸡快餐老板赶到学校说要见见你们母子俩。
老板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没有店门口的永远站里着的“山德士上校”那么有风度,却也显的精明。他说;那18元钱是他特意摆在桌子上的,他决定谁拾金不昧,他就奖励188元,他料不到校方转告了他,他就在学校颁发这笔奖金。我奖励这种感人的精神。
儿子一个劲儿地楸她。她觉得受了“山德士上校”作弄了一样,说:我不要这笔奖金,我不要,我和儿子只不过偶然去了店里,我不过不想叫儿子失望,他父亲两个月前出外打工……好了,我现在要去上班了。
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看着母子俩。她觉得浑身发热,抚摩着儿子的头,说:姆妈上班去了。
下班回家,儿子欢喜地迎上来说:姆妈,赵老师通知我,明天我当光荣升旗手。
她拍拍儿子嫩稚的肩膀,说:姆妈替你高兴。
1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她答应陪儿子去吃肯德基,主要是儿子多次要求,她想满足儿子的这一个愿望,并且也想去体验世间百相。
B.她最后没有白捡桌面的钱不是不想要,主要是怕给儿子留下不好的影响,她期待儿子单纯、美好。
C.小说通过“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赵老师通知我,明天我当光荣升旗手”表现了人们对她维护学校尊严的言行的认可。
D.小说刻画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形象,既写了她正面的“精神”,也写了她心里的小算盘,展现了人物的完美和丰富的内涵。
E.小说中,这位妇女的经济上的拮据、性格上的坦率与肯德基老板的作秀、精明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小说对“精神”赞美的主题。
15.文中用“没有店门口的永远站里着的‘山德士上校’那么有风度,却也显的精明”这一句话来描写老板的意思是什么? (4分)
答: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