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春季人教版高一5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2012年5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春季高2014级5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滕 涛 审题人:黎 渊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16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幽僻—譬如 娉婷—伶俜 磐石—凤凰涅槃
B.癸丑—骙骙 瞭望—镣铐 谬误—山川相缪
C.迄今—收讫 侘傺—叱咤 芰荷—岌岌可危
D.滂沱—诽谤 采撷—仓颉 修禊—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闹 飘缈 婉蜒 气惯长虹 B.烦燥 戊戌 踯躅 涸澈之鲋
C.捷径 锤炼 肄业 釜底抽薪 D.撇见 邮戳 赎罪 寥若辰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
的________。
②学习演讲辞,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______
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③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
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________。
④就医、报名、邮寄,什么都要实名登记,网络时代,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
已________。
A.保证 揣测 寂寞 不翼而飞 B.保障 揣测 寂寞 不胫而走
C.保证 揣摩 落寞 不翼而飞 D.保障 揣摩 落寞 不胫而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大道,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
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B.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
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C.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
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
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语音和谐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
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以自我献身的精神,坚
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一次次地从挫折中奋起。
D.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了解成语,不但可以印证并
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文化素养。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8题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前往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认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古之人不余欺
C.不出,火且尽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C. 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第II卷(共84分)

注意事项:
1.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卷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三、(21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采莲曲  采莲曲

王昌龄
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菱叶萦波荷飐①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①飐zhǎn,风吹颤动。
(1)概括两首诗中采莲少女的形象特点。(2分)

(2)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人物刻画上的妙处。(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灯火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去,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纪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本就是这样的啊!那情形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轻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跟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败的竹蔑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分,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形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飘荡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需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灼,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生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注] 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形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4.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
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4分)
(8分)
16.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4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再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下面八句诗按正确顺序排列,并指出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4分)
①老去谁知感慨生 ②千载贤愚同瞬息
③鬓丝日日添白头 ④少年佳节倍多情
⑤但祈蒲酒话升平 ⑥榴锦年年照眼明
⑦几人湮没几垂名 ⑧不效艾符趋习俗

六、(40分)
18、作文(40分)
请以“阳光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春季高2014级5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D
pì pì pīng pīng pán pán
A.幽僻—譬如 娉婷—伶俜 磐石—凤凰涅槃
guǐ kuí liào liào miù liáo
B.癸丑—骙骙 瞭望—镣铐 谬误—山川相缪
qì qì chà zhà jì jí
C.迄今—收讫 侘傺—叱咤 芰荷—岌岌可危
pāng bàng xié jié xì qiè
D.滂沱—诽谤 采撷—仓颉 修禊—锲而不舍
C
A.(飘渺/缥缈 蜿蜒 气贯长虹)
B.(烦躁 涸辙之鲋)
D.(瞥见 寥若晨星)
D
①P42《我有一个梦想》 .保证: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②P38单元提示. 揣测:推测,猜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③P8《故都的秋》. 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落寞:寂寞,冷落。
④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A
A.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B.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C.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5.B
(A.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顽强坚忍”应加“的意志”D.搭配不当,“改善”与“素养”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D (识:知道 )
A ( A连词,和 B代词,后洞;助词,的C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D代词,自己;代词,石头裂缝 )

C(这两段文字主要是记叙)
(1)沿着山向上五六里路,有一个深远幽暗的洞,进去之后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就是所说的后洞。
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
10. (1)(2分)王诗中采莲少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白诗中采莲少女腼腆害羞。
(2)(4分)王诗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白诗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羞涩而又多情的少女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11.(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生活图景更真实、更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
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 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14.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15.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参考答案:①明辨是非, 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和非。明察秋毫,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 ②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争斗,常形容争权夺利。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17. 4 1 8 5 3 6 2 7 端午节
版权所有: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