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ppt课件(人教版必修2)

  •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ppt课件(人教版必修2)
  •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ppt课件(人教版必修2)
  •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ppt课件(人教版必修2)
  •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ppt课件(人教版必修2)
峨眉一中2013级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  放浪形骸(hé)  B.苏子愀(qiǎo)然 淇水汤汤(shāng) 横槊(shuò)赋诗 C.踯躅(chíchú) 山川相缪(liáo) 冯(féng)虚御风  D.褒之庐冢(zhǒng) 有穴窈(yǎo)然 盖音谬(miào)也
答案 B
骸hái
踯躅zhízhú
冯pínɡ
谬miù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A.戊边  其文慢灭 仆碑  幽暗昏惑 B.沧海 郁乎苍苍 轻妙 断壁残亘 C.肴核 杯盘狼籍 匏尊 正襟危坐 D.虚诞 若合一契 静躁 一觞一咏
慢—漫
亘—垣
尊—樽
D
戊--戍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个别有车一族坚决发对,不赞一词。    B.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C.10月1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D.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C项,万人空巷:巷子里空荡荡没有人。该词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指一言不发。这里被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B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长。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络绎不绝”D项,“趋之若鹜”,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贬义词,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C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B.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 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5解析 本语段讲的是色彩的和谐,注意由形象到理论、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④是总结句,与“这也就是和谐”相连
答案 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 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原因是当时就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
A
7. 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 “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远古时期,“礼”“乐”并存,涵盖一切;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礼’‘乐’并存,涵盖一切”与原文“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不符。   答案 C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文章“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  
 答案 B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贬谪
(写)书信
抵触,违逆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B.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相同,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
代词,那些
语气副词,表诘问,难道
介词,从
介词,对于
连词,表目的,用来
连词,表转折,却。
D
1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C. 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A.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即“鼓吹乐”,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吹嘘。
B.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满意的作品,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用作形容词或动词。
C.古今义同,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
D.古:推辞世事,指隐居不仕;今:去世,谢世。
C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 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
D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①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容貌雄俊刚毅,胆力过人。汉朝末年,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打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弩箭用光了,于是让城中的男女,收集和杅斗一样大的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中的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就假装和敌人和战,用牛和敌人换粮食,敌人来取牛,牛都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
魏太祖(曹操)带兵巡行淮、汝一带,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说:“这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那些起初跟从许褚的侠客,曹操都作为勇士来使用。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一万多,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
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
当时曹操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曹操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打算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神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里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留下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许褚告诉曹操,敌人来的太多,如今军队已经全渡了河,应该撤走,于是扶曹操上船。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要沉没。许褚处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不是许褚曹操差点丧命。
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会话,身边的人都不带,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地打算上前谋害曹操,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里?”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许褚杀死了许多敌人,升任为武卫中郎将。武卫的称号,就是从此开始的。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象老虎一样而且痴拧,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所以马超询问“虎侯”,到现在人们还这样称呼,都说这是他的姓名。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征南将军②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注】①杅yú:盛浆汤等的器皿。②征南将军:曹仁平定反贼有功,拜征南将军。
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曹仁从荆州来拜见曹操,曹操还没有出来,曹仁进来和许褚在殿外相遇。曹仁叫许褚过来和他私聊,许褚说:“魏王(曹操)将要出殿。”于是回到殿内,曹仁很气愤。有人责怪许褚说:“征南将军(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呢?”许褚说:“他虽然是宗亲重臣,但是属于地方诸侯。我是内臣,当众交谈就够了,怎能进屋私谈呢?”曹操听说后,更加优待他,升任他为中坚将军。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手曳牛尾   曳:拽,拉。    B.至今天下称焉 称:称道,赞颂。 C.是日,微褚几危 微:如果没有。 D.太祖徇淮、汝 徇:巡行。
称:称呼。
B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聚石如杅斗者置四隅       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①褚以众归太祖      ②欲以客往赴秦军 C.①仅乃得渡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①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       ②其皆出于此乎
指示代词 这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定语后置的标志
率领
副词,才
D
15.下面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  )(3分)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③闻皆畏惮之  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  ⑤入帐见褚,大惊愕  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①④⑥是直接表现。
B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朝末年,许褚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奋力作战抵御进犯的贼寇。 B.许褚投靠曹操之后,曹操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看成樊哙一样的勇士。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 C.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太祖左右,太祖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却因忌惮他而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D.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拒绝了曹仁和他私聊的邀请,让曹仁很气愤,却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太祖宠爱、优待。
C项,错在“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原文意思是趁他歇班时发动了叛乱。
C
1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
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看上去消瘦而实际上丰腴。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
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
(3)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3分)
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
(4)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4分)
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午枕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解析】理解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然后合理解读诗歌思想感情。
①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
②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颈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2分)
午枕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