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汕头市新溪一中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2006. 1
说明:1、全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
①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
(1) (曹操《短歌行》)
②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
(《诗经·氓》)
⑤唯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
(3) (苏轼《赤壁赋》)
⑥长虹卧波, ?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⑦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4) (李煜《虞美人》)
⑧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屈原《离骚》)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3、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4分)
4、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5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9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子愀然 愀然:不说话 B、酾酒临江 酾:敬酒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樵:砍柴 D、山川相缪 缪:萦绕
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9题。(11分)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帷幄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君臣,君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子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候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子之羽。”留侯亦云。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与上会留 会留:恰好留下
B.高祖离困者数矣 离困:脱离困境
C.而急趣丞相 急趣:赶快催促
D.陛下起布衣 起布衣:起用平民百姓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9、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4分)
上 曰 雍 齿 与 我 故 数 尝 窘 辱 我 我 欲 杀 之 为 其 功 多 故 不 忍。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8分)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0、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
“世事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12、(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4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2分)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这本应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解的共识。然而,在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特别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中,却出现了某种离开人的发展来谈论可持续发展的倾向。认为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滥用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否定自然的内在价值;要解决环境资源问题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并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根据自然本身的发展要求而不是人的需要来对待自然。这种看法不仅为西方一些生态主义者所倡导,而且也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影响。
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待自然应采取改造与保持相结合的原则。自然界不会满足与人,人必须改造自然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要人生存发展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就不会停止。这是常识。然而在关于环境资源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生态主义者却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对自然过程进行人为的干预。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有的论者甚至对“改造自然”的提法和做法提出了质疑。
这里涉及到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要求看,人与自然从来就不是和谐的,因为自然不能满足于人。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既应理解为人适应自然,亦应理解为自然适应并满足人,是这两者的统一。就可持续发展而言,我们所要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方向性的,这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是自然适应于人而不是相反。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适应于人内在地包含着人适应自然的要求,因为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发展,才使自己满足其自身的需要。要使自然适合人的生存发展,必须对之进行改造。只有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才可能有人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又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质的原因是“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中的“人的问题”,既包括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解和自然知识缺乏等认识方面的问题,又包括人们不合理的生存态度、需要定位和生活方式等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问题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产生影响是不同的。只有推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问题,从而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14.从文章开头一段看,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持什么样的态度?(3分)
15.对文中画线句子应如何理解?(3分)
16.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是不可能自然而然的产生?(3分)
17.根据文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应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5分)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两项是( )
A、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人的一切行为应从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从这一立场去认识和改造自然。
B、实施可持续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应以自然为主体,一切为了自然发展的需要和承载能力。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从物质、技术方面入手,更要从人的因素入手,加强国民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D、实行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实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统一。
E、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1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许多观众对电影《英雄》提出了批评意见,并不是对张艺谋吹毛求疵,而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B.但我们发现,许多优惠政策是干打雷不下雨,真正能落实的很少。
C.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D.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20.仿照下面加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浪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经验。(不超过20字)(3分)
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这样说对吗?
对是对,但是不全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22.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4分)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了。”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的身份。”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短了。”理发师笑着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顾客高兴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理发师从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顾客微笑而去。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说:“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作文要求:自拟文题,文体不限,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