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锦瑟》教学实录4


《锦瑟》教学实录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根据李商隐的诗歌《无题》谱写的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唱三叹的旋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含泪水,让我们满怀感伤.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的另外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集》来讨论这首诗。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课代表主动站起朗诵,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师:《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许多著名学者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其实和大家差不多。请看:
【投影“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
    师:《锦瑟》难解,但不是无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它。
    一、研究标题:
    请看教材注释①,编者说:“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际上是无题诗。”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锦瑟”真的等于“无题”吗?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翻阅课文,研究注释)
       生:我认为可以认为等于“无题”。因为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在李商隐诗集中这首诗的标题就是“无题”。
       师:是吗?怎么我手头的《李商隐诗集》中标的题目是“锦瑟”呢?
       生:大概版本不一样吧!(生笑)
       生:《诗经》中许多诗歌都是用篇首二字为题的,比如说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氓”、“静女”就是如此。
       师:学以致用,好。
       生:我不同意。因为《诗经》是民歌,许多民歌原来就是在民间传唱而没有题目,收集者采风得来后,就取篇首两个字为题。但就是这样,也要考虑和诗歌内容相吻合。比如说刚才同学说的“静女”就是这样,因为这两字本身确实能够包含诗中许多内容,做标题很合适。如果不合适,编者就会舍弃或者改造。比如说《诗经·无衣》篇首第一句是“岂曰无衣”,为什么不用“岂曰”做标题呢?不就因为它不能包含诗歌内容嘛!连没有标题的民歌在选题目时都会考虑内容,那么大诗人李商隐的诗歌难道会不考虑吗?即使他不考虑或不愿用标题,他完全可以和他其他的《无题》诗一样直接用个“无题”做标题好了?
(该生颇为雄辩,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师:我并不太提倡上课经常鼓掌,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想鼓掌!很有说服力。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诗歌一开头就是“锦瑟”,放在开头的景物,一般会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整首诗只有八句,“锦瑟”就占了两句,不正说明“锦瑟”的重要性吗?
师:你从诗歌内容本身来考虑。那么,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内容会和锦瑟有关系呢?
生:大概是看到家中的“锦瑟”睹物思人。
生:或者是听到有人弹奏锦瑟曲触景生情,于是不由自主内心感动,写下这首诗。
师:我等会还要补充介绍一下,其实诗人一生的许多经历都和“锦瑟”有关。这首《锦瑟》诗中所有的感情和议论都与一张“锦瑟”有关,这张琴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所以,我也认为:用“锦瑟”为题不是偶然的。
确实,有的古诗题目就取自诗歌首句前二字。但《锦瑟》一诗,首联集中写锦瑟,后面的内容也都由“锦瑟”引发,因此,“锦瑟”就是诗歌的核心内容,是理解诗歌的路标。绝非简单的“无题”可比。
二、压缩诗歌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体会诗歌内容。为便于理解,大家试着把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饶有兴致地分组活动起来,5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生:我们改编的七绝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我们改编的五绝是:
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
       师:还可以再压缩吗?
       生:锦瑟弦,思华年。可追忆,已惘然。(众笑)
       师:这样一压缩,这首诗大概讲什么应该明确了吧?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我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我难以真切把握。
三、体味情感
       师:压缩了诗歌,结构固然清晰了,但内涵却大打了折扣。“此情可待成追忆”句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请大家一起朗读中间四句诗。请大家结合注释,选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说说。
         (学生一时沉默,片刻教师加以提示)
      师:注意“晓梦”——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觉得非常愉快。这句诗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给人什么感觉?这些内容可能让诗人想起什么?随便说说你感受最深、最喜欢的一句。
      生:具体所指我们不清楚,但情感基调是可以把握的,是悲苦的。
      生:晓梦,我想大概是指诗人早年恍惚迷离的梦想,那么飘忽,那么美好,那么动人,说不清,道不明。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爱情理想?也许都有。
      师:对“沧海月明”一联大家感觉如何?
      生:“沧海”有一种沧桑阔大辽远之感,“月明”有一种凄美之感,就像泪珠在大海明月背景之下滚滚而落。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就是“玉生烟”这句话我觉得奇怪,玉为什么会生烟?
      师:谁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等待片刻)大概还是我来吧!请看前面的四个字“蓝田日暖”——古人认为,美玉蕴藏山中,得山川之灵气,在太阳照耀下,会蒸腾出隐隐的烟气,这就是玉气。现在我想问大家,这种玉烟和诗人的情感以及人生经历有何关系呢?
    生:我读了这句诗,首先感到玉烟是神奇美妙却又飘忽不定。它就像人的幽微的感情,你不去想它时,它就在你心头萦绕,好象就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你一旦凝神细思,它又立刻却变得迷茫飘渺,令人又无法把握了。
    师:这样的体会大家赞同吗?(学生点头同意)那么,让我们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再次朗读,越来越能够进入诗歌了)
    四、了解生平
李商隐究竟在诗中写了什么事,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了。诗人究竟表达了哪一种具体的感情?也许,只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把握住。让我们一起了解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投影)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孤楚赏识。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娶王氏使他不幸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李商隐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声望完全失去,被世人视为“忘恩负义”的无耻文人,这对一个渴望成功的男子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李商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告别妻子,长年在外奔波,但毫无结果。而妻子却在贫困中忧郁而死。
他感伤不已,写下一首长诗《房中曲》寄托哀思。其中有这样四句:
忆得前年春,
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
锦瑟长于人。
(教师插话——请注意“锦瑟长于人”!)
妻子死后三年,他又写了一首著名的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此,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逝。
爱情啊,这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想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云烟一样在心底弥漫开来,他提笔写下了《锦瑟》,并把它置于自己的诗集——《义山诗集》中的第一篇。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这首诗是李商隐一生的感叹吗?这是他政治、情感、艺术、人生的绝唱吗?
让我们跟着《相见时难》的旋律一起诵读这首《锦瑟》,让我们和作者一同吟唱……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