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师说》导学案

《师说》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韩愈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结虚词“何”的用法。
2. 能力目标
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识记韩愈有关名言。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不焉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而耻学于                            2.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              
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不拘于时,学于余
五.一词多义:
1.从
①惑而不从师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③木兰从军                       ④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与楚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                                 ⑥有碑仆道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族 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默写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2.是故          ,            ,          ,师之所存也。
3.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
4.孔子曰:      ,              。是故               ,              ,
               ,            ,如是而已。
 
三、课外文段拓展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①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②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王良、造父:人名,古代驾车的能手。②上东门:洛阳城北门。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何说之辞   辞:言辞、话语 B.张上东门外    张:供帐、摆设酒宴
C.戒行李       戒:准备       D.遂以为先生寿  寿:祝酒、敬酒
 
2,4,6

2.下面加点的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节度之三月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为劫
B.①无求于人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大夫真能以义取人   ②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D.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3.下面句子中全是对右处士的赞扬或勉励之辞的一组是       (    )
①能以义取人                        ②能以道自任
③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    ④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⑤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④⑤
4.下列所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乌公求贤若渴,想启用石先生,询问从事,从事介绍石先生说他生活俭仆,为人
正直,一直不想做官,他见多识广,与人辩论起来总是口若悬河,见解精深准确。
B.乌公考虑石先生一向无求于人,怕他不肯出来任职。从事说石先生仁爱而且勇敢,
如果凭借大义去聘请他,坚决地委以重任,他会答应。
C.石先生得到乌公的聘请,没有告诉妻子女儿,也未与朋友商量,整理好衣冠,洗
过澡,准备好行李,装上书册,问清道路,就像常来常往一样,清晨就登和而去。
D.这篇序赞扬了石先生的为人和为仕之道,也赞扬了乌先生以义取人,并表示了对
他们的希望。但写法上与一般不同,是通过赢余和对话来表现,不由作者直接说
出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乌公)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3分)
   (2)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4分)
   (3)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3分)
 
课后案
 


 

素材积累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名句·回味】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5.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答案:
1.A 推辞
2.B(B项“于”都是介词“对于”的意思;A项①是动词“任”,②是介词“在”;C项①是介词“凭借”,②是连词“因为”;D项①是动词“给与”,②是介词“和”)
3.C(A项是对乌大夫的赞扬和希望,B项中③是对乌大夫的希望。D项中④是对乌大夫的希望)
4.C(“就像常来常往一样”应改为“把要动身的消息告诉给经常往来的朋友”)
5.(1)乌公向贤明的从事(幕僚)访求士人,有个从事(幕僚)向他推荐石先生。(3分,“于”1分,“从事之贤者”定语后置1分,“有……者”1分)
   (2)不要内心某愿接受巧言谄媚的人而表面上敬重正直的贤士,不要被诌言所蒙蔽,而要听先生的话。(4分。“无”1分,“外”1分,“于”表被动法1分,“惟先生是听”宾语前置句式1分)
   (3)我怎敢不恭敬地从早到晚按照祝辞的规劝去做。(3分。反问句式1分,“蚤”1分,“规”1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