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逍遥游》导学案6




                                                    《逍遥游》导学案
                                                   编写人 贺堂飞
学习目标:
1.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3.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    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4.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2. 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一、知识链接
    1、解题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   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     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预习案
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鲲(    )鹏 抟(    )  齐谐(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来源:泠(    )然 蓬蒿(  )  翱(   )翔  穷发(   )之北
2.课文《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     ,___   中期思想家,《庄子》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作。其风格是____                                __。
3、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怒(     )而飞                     ⑵夭阏(       )                       ⑶而今乃后(      )培风              ⑷决(           )起而飞  
⑸枪(    )榆枋而止                    ⑹而控(       )于地  
⑺适(     )莽苍者                     ⑻小年 (      )不及大年  
⑼众人匹(      )之                    ⑽抟扶摇羊角(     )而 上者九万里
⑾数仞(         )              ⑿其自视(        )也,亦若此矣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庄子》
2.读准字音,读通文句,理解词句。
二、学习过程
(一)学生介绍庄子及《庄子》。
(二)、学生读课文,校正读音。
(三)、自由朗读课文
(四)、按组翻译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二、学习过程,探究案
(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阅读并探讨第一段:
 ①. 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②. 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③. 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3. 分析、理解、探讨第二段: 
 ①. 这一段可分几层?并分析每层意思。
   

 

 

  ②. 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
  ③. 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三)解释加点字
1.知效一方,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 分析、理解、探讨第三段:
 1. 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2. 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3. 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训练案
1.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此小大之辩。          
(3)旬有五日 而后反。          
(4)小知不及大知      
2.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4)彼且奚适也?(        )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③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②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③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⑤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3)图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③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   
(5)穷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来源:Z.xx.k.Com]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二、学习过程,探究案
   1.最后一段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逍遥”的主张的?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哪些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2.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3.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4.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5.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训练案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                          为:动词,作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比喻说理,还是举例说理?

4.“天之苍苍”的实例,“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究竟侧重说明什么道理?


三、
阅读下文,展开想像和联想,将本段文字改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犍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庄子•外物》)
参考译文:
     任公子作了大钩和粗黑绳,以五十头犍牛为鱼饵,蹲于会稽山巅,举竿投之于东海,天天守钓,整年没有鱼上钩。后来,大鱼来吞食,牵动大钩入海底,翻腾而奋鳍,白浪堆涌如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后把肉晒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地方的人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