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短文两篇(日,月)学案

短文两篇
〔重点难点阐释〕
1.通过飞蛾表现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日》和《月》思想感情的一致性。
《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典型问题例析〕
〔例一〕“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例二〕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飞蛾扑火?
解析: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能力分层训练〕
〔基础性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 ) 姮娥( ) 皓月( ) 浸(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浩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B.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境里罢,这境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C.但寒冷的、寂默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D.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3.选词填空
①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  (投向 扑向 飞向)灯火。
②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  (放弃 舍弃 丢弃)自己的生命。 
③寒夜对镜,只觉冷光  (袭人 扑面 耀眼)。
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
②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5.许多人都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分别写出几句。
①日:
②月:
〔综合性练习〕
(一)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6.“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答:

7.《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答:

8.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答:

9.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答:

(二)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 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 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罢。
10.选文里月亮带给作者的突出感受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答:


11.由选文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你能联想起古诗文中哪些诗句?
答:

12.选文提及嫦娥奔月的传说,这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13.作者在文中一再地写月的“冷”和“死”,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14.“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罢”。“什么人”指哪些人?
答:

〔拓展性练习〕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5.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①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答: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答:
16.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答:

17.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18.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