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沪教版诗二首《咏史》《饮酒》教案1


第十八课 诗二首
上海市南汇区泥城中学          赵海波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以及意境与作者的阅历、情趣、心境的关系。
2、通过阅读、比较、分析,了解意与境二者的关系。
3、把握松、菊两个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涵义。
       说明:要读懂诗歌,首先应该从意境入手,从诗歌所选择的意象出发,去探究诗歌所蕴涵
的深层含义。而意境的表现又与作家的阅历、情趣和心境等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学习、评价
和鉴赏诗歌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考察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志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分析,掌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最后做出对诗歌意境的品析
和评价。比如,“松”、“菊”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这两
个意象的分析,联系作者的创作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它在诗歌中的涵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情趣、遭遇等因素,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在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说明:王国维认为意境分为“写境”和“造境”两个层次,写境是表现的是生活真实,造境表现的是艺术真实。无论是写境还是造境,从诗歌生成的角度看,它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主观印象的外化,都打上了作者深深的印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者的身份、家庭、经历、个性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一番考察和了解,然后,结合诗歌中一些典故知识形成对诗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握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①让学生说说“松”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形特征,以及松树的象征意义,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②回顾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创作风格,导入陶渊明饮酒诗的学习。
①学生发言,说出松树的特征,比如一年常青,枝干笔直,亭亭如盖等。
②通过对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回顾,了解陶渊明向往自由,厌恶世俗的思想。
①了解松树的特征,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松树的象征意义,对左思诗歌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②初步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阅读思考
 
从整体上把握全诗
①通过阅读,思考全诗的主要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全诗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揭露和抨击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对人才的压抑。
②领会作者创作风格和情感。
(提示)整首诗是比较典型的田园风格,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归隐田园后的舒适心情。
①参照课文注解,通过自读、个别朗读、齐读的形式,初步形成观点,回答问题。②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通过课文里的注释,学生讨论以及对陶渊明创作风格的了解,形成观点。
①写作手法是品析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对比的写作方法,学生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理解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②通过诗歌中出现的情境,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这首诗歌的风格,也能领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即情感。
 
 
 
 
 
意境的把握
①松树在这首诗歌中有何特征?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找出诗歌中能体现作者超脱尘世、悠闲自得心情的词句,进一步领会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
①在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
②朗读、思考。
发言:说出作者归隐后的心境。
①本部分是两首诗歌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②在学生反复的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发言,既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正确分析和理解,也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抒情方式的探究
①左思诗歌中以松为抒情的意象,分析这一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所体现出的“无我之境”的分析。
思考、发言。
这一部分是属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两首诗歌。
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诗歌的意境。
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思路点拨
这两首诗歌的学习都可以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介绍作者的身世、经历、个性和情趣入手去阅读、赏析。选择一个切合的角度展开教学,比如《咏史》诗可以从写作特点入手,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再探讨诗歌意境。《饮酒》诗则可以从“此中有真意”这一诗句的研读为切入点,先理解“此”所指代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所表现的“意”在何处。
练习举隅
1、从“意”与“境”的关系这个角度,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2、联系《饮酒》诗的意境,体会下列诗句的含义,并回答问题。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与前两句诗所表现的志趣是怎样和谐地统一起来的?
3、请举出你所看到的有关“松”的文章、诗歌或绘画作品,比较、分析与左思笔下的“松”的异同。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