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周国平《家》课堂练习

《家》(周国平)自主学习辅导
【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前两句是说:雨后初晴,极目远望,空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三、四句是说:城门楼临靠着河边渡口,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五、六句是说:田野外的江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最后两句写在农忙的月份,全家出动在田野干活的情景。本诗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袅(niǎo):细长柔弱。如:袅娜。
馨(xīn):散布得远的香气。如:馨香。
屑(xiè):1.碎末。如:木屑。2.琐碎。如:屑屑。本文取此义。3.认为值得(做)。如:不屑一顾。
憩(qì):休息。如:小憩。
曳(yè):拖;拉;牵引。如:曳光弹。
 
二、词语识记
琐屑:琐碎。 休憩:休息。
祝祷;祝愿祷告。 黯然失色:没有光彩,失去色泽。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
举目无亲: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
 

【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
2.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
3.本文的体裁是 ,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
4.作者把“家”比作了 、 和 。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 , 。
,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 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
(1)周国平, 作家。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 (1~6卷),译有 、 。
(2)散文是同 、 、 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与 。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1段:引子: 。
2.第2~6段:第一节: 。
3.第7~12段:第二节: 。
4.第13~16段:第三节: 。
(三)写作特点
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
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屑( ) 憩( ) 冥( ) 曳( ) 巢( )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本体、喻体。
 
【课后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4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漂过(piǎo)
荡舟(dàng)
驶来(shǐ)

B.泰然(tài)
莫测(mè)
耳畔(pàn)

C.祝祷(dǎo)
温馨(xīn)
陶冶(yě)

D.琐屑(xiāo)
黯然(àn)
永恒(héng)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二、整体感悟(7分)
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4分,每问2分)

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三、课文阅读题(8分)
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1分)

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分)

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2分)

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3分)

四、类文阅读题(11分)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板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都充满了小院,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四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 。(1分)
2.第二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2分)

3.第二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什么感受?请具体说明。(2分)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1分)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2分)

6.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3分)

赏析:《小院吟》和《家》都是以“家”为内容的文章,都写出了对家的热爱之情。《小院吟》通过写小院的干净,突出了母亲的勤劳;通过写小院里的葡萄,写出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写小院里的香椿,表现了母亲的热情好客。本文多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突出了母亲对小院的挚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家》通过四个比喻句,“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前一个是引子,由此生发出以下三个比喻句。后三个逐层深入,阐释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在思考中,显示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之情。语言上,两篇文章都有用词准确、语句优美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家》的语言凝练,《小院吟》的语言则自然,贴切。
五、中考题(2004,江西省,15分)
心中芦苇
张 驰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名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很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注释】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嬴政未遂被杀。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2分)
(1)瘠土( )
(2)涟漪( )
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和第⑤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2分)
A处:
B处: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1) 。
(2) 。
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4分)
(1)她像自由精灵,在远离的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2分)

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故乡的山山水水都会铭刻在自己心中,请你拿起笔,把你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300字左右。
 
【合作探究题】
店铺主人对侄子说:“做买卖就要学我不吃亏。我们铺子里的那块波兰呢料已放了很久,受潮,发霉,虫蛀,可是我将它冒充美国货来出售,很快就卖出去了,还多赚了一大笔钱。哈!老天爷派了个糊涂虫给我。”侄子恭敬地回答:“是,是,这话不假。但我不知道谁是糊涂虫?您瞧,他给了您一叠假钞票。”下列何项可作为此篇短文的题目?
A.挂羊头,卖狗肉 B.姜是老的辣 C.邪不胜正 D.恶有恶报
小幽默
假 眼
有个百万富翁的左眼坏了,他花了很多钱请人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几乎完全跟真的一样,初看时,人们无法辨别真伪。
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他问:“先生,你猜得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
作家漫不经心地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马克·吐温笑着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的样子。”
 

【预习效果反馈】
1.人生是一种漂流。 点拨:从“船”字思考。
2.因为无论你漂泊多远,停泊过多少港湾,“家”是永远的归宿。
点拨:联系“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思考作答。
3.散文 形散神不散
4.船 港湾 岸 点拨:熟读课文,找准重点词语。
 
【课堂跟讲】
一、1.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 梦魂萦绕
点拨:默写诗词要注意字的准确,如“萦绕”的“绕”字。
2.(1)当代 《周国平文集》 《尼采美学文选》 《尼采诗集》
(2)小说 诗歌 戏剧 形散神不散 想象 联想 象征
点拨:填空题要注意字的书写,不要写错别字。
二、(二)1.人生是一种漂流。
2.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第一层面的哲学思考——“家是一只船”。
3.阐释“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哲学思考。
4.阐释“家”的本质特征——“家是永远的岸。”点拨:抓住每节的标题进行思考。
 
【当堂练习】
1.xiè qì míng yè cháo 点拨:“曳”字不读“zhuì”。
2.家是温暖的港湾 本体:家。 喻体:港湾。
点拨:本文中的比喻句有“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四个。本体分别是“人生”和“家”,喻体分别是“漂流”、“船”、“港湾”、“岸”。
 
【课后巩固练习】
一、1.C 点拨:A中的“漂”读音为“piāo”,B中的“莫”读音为“mò”,D中的“屑”读音为“xiè”
2.C 点拨:比喻必须是打比方,而本体和喻体之间不能是同一类型的事物。
二、1.一只只船 因为作者希望人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点拨:从本文的主旨考虑。
2.承上启下
三、1.家是永远的岸 点拨:从本节的中心句思考。
2.《红楼梦》 曹雪芹
3.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 点拨:必须有思乡之情蕴含其中。
4.渔灯昏暗,旅途之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一声声让人心碎。在五更之时,一叶孤舟离家万里,那滴水声仿佛是离家之八思乡流下的热泪。 点拨:译文时,要把重点词语译出来。
四、1.搬 点拨:从“小板凳”一词思考。
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3.①写出母亲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喜悦。②写母亲的付出带给“我”赏心悦目的喜悦。
点拨:从“新鲜”一词思考。
4.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点拨:整体把握全文。
5.“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一句主要是为引出下文,因此不能调换。
点拨:从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思考。
6.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可从母亲的勤劳角度谈感受和想法。
五、1.(1)jí (2)yī 2.摇曳 弥散
3.(1)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2)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点拨:既然是找两个句子,就可能牵扯到上下文,因为前后文的相互照应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充分条件。
4.(1)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但却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品性和气节。点拨:如答到芦苇的生存环境。淡泊、独立、自由、坚强等切合题意的要点,且语言组织通顺的,可酌情给分。(2)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的,坚韧的。(如果用文中的“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一句回答也给分)点拨:这一议论性语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可用自己的话解释,也可用文中语言解释,但无论何种解释,都必须把中心明确揭示出来。
5.“我”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感悟(认识、理解等)。
6.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 点拨:外物(客体)的意义随人(主体)的情感、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文章分析外物的内涵。
六、作文思路:通过描写家乡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或通过回忆故乡有特殊意义(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
例文:
家乡的雨
如果没有那种风飘雨摇时独居异乡的孤苦感觉,如果没有中秋月下清幽苍凉的思乡之情,如果没有穿行于乡间路的恐慌,或许还不会觉得我的家乡——一个古朴的小城那么温馨、醉人。(点评:用假设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
家乡的雨天没有肆虐的风。雨洒在家乡的背脊上,空蒙欲生烟,黛色的山卧在小河畔,静说而富有诗意。都时,在我们这群天真幼稚的女孩看来,追求那独有的浪漫,莫过于雨天了。常常是挽起裤腿,直到膝盖,套上红凉鞋,或别出心裁地撑把好大好大的黑伞,在石板路上一直走下去;或独自站在桥头,极目远眺,弃了伞,任雨丝悄然停在发梢、肩膀……(点评:用优美的语句写出了雨的温柔。)
哦,家乡的雨,带着浓浓的乡思,在我的心头回荡,挥之不去……(点评:结尾含蓄表达思乡之情。)
总评:本文通过描写家乡雨的温柔、静谧,突出了雨的诗意美,表达了思乡之情。语句优美,情真意切。
 
【合作探究题】
D 点拨:从这两件事的性质上考虑。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