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西场中学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苏教版)


 

西场中学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053

命题人:张     时间:15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tuí               suǐ                       

(  )唐   脑(  )  面面相(   )  (   )咒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轻装淡抹  人迹罕至  摄手摄脚   人声鼎沸

风糜全国  高枕而卧  不勘设想   晶莹剔透

错别字

 

 

 

 

订正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2、山光悦鸟性,         

3、         ,乾坤日夜浮。

4、油蛉在这里低唱,           

四、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修改,每句只修改一处)(3分)

1、衡量一个班级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学风好。

 

2、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一切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3、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五、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2分)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困境中的一声问候。

   美,                           

六、对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并简要谈谈此人对你的影响。(60字左右)(3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片断,完成下题(12分)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到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学,后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精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建筑物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称道,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章。《华盛顿邮报》盛赞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相得益彰:                                                        

    3、文中说“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研究部主任”,请你说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可能是什么?(2)

                                                                      

                                                                      

   4、贝聿铭获得“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联系文中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说说“人民建筑师”应具备什么条件?(3分)

                                                                      

                                                                      

   5、贝聿铭的父亲希望贝聿铭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攻读建筑学,后来贝聿铭成为世界顶级建筑大师。请你对此作点评价。(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A、点明主题                    B、承上启下的过渡

C、总结百草园的生活            D、引起思考

2、选择能够准确体现“也许”这一词语意思的一项(    )(2分)

A、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的心情。

B、表达了“我”非常气愤,懊恼的心情。

C、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D、表达了“我”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认真思考的心情。

3、本段文字运用(    )(2分)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4、第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画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2分)

                                                                 

5、“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分)

                                                                  

6.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填写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力求与上文衔接自然。2分)

7、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题(共12分)

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过5个字) “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2分)

    2、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3、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3分)

答:                                                          (不超过20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赵普》,回答问题。(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手不卷(          2)每归私第            3           

4碎裂          )  (5为相(        )(6用其人(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                                                    

4、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3分)

答:                                                                

                                                                       

                                                                       

四、作文(55分  含书写5分)

   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譬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

   要求:写出你的特点;有恰当的外貌描写;字数500字左右。

五、附加题(10分)

1、在陶渊明的《移居(其一)》中历来被引用为以文会友,切磋求知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峡啼猿数行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枫江上秋帆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蝉鸣空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塞入塞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莫是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鸿雁不堪愁里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兴来每独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颓、髓、觑、诅。2、装——妆;摄——蹑;糜——靡;勘——堪。3、略。4

(一)1、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或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2分。意思对即可)。2、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3、“美国建筑界的惯例”可能是指不聘用华人为建筑师并担任公司的重要职务(2分。答到不聘用华人或有色人种2分,如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建筑设计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关心平民的利益,经济实用、大众化,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性)(3分。意思对即可。答到“人民性”得2 分,答到“艺术性”得1分)。5、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选择等(3分。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按内容语言分123给分)。

(二)1B;2、C;3、B;4、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或依恋百草园的感情,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5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6、.示例:别了,我的油蛉们!别了,我的何首乌和桑葚们!(言之成理即可)7、和蔼、高而瘦的老人,头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1、活泼;用野蔷薇苔充饥,以度春荒。2.对童年的事,永远怀着美好的回忆;在过好日子时,不要忘记苦难和饥饿。3、形成抒情式议论,点明珍惜来之不易生活的主旨。4ACE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