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黄纱巾》教学反思


     在教中学   在教中长 
                  ——《黄纱巾》 课后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小说教学重点设计,以小说情节梳理为突破口,以人物形象分析为教学重点,以补全人物心理、主题分析为教学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补写人物心理环节所耗时间较长,没有深入地讨论小说的主题,更没有能实现小说结尾的讨论。反思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黄纱巾》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确实够“小”:全文不足七百字,小说中的人物也仅仅只有两个——小女孩和中年人。很多老师不禁抱怨道:这小说这么短小,这么浅显,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有什么好教的呢?从老师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浅文”的一些特点:一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浅显,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此类课文,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所忽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想,对于这类浅显的小说可以深教,也有深教的必要。因为文字浅显,教学本文,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之初,我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小说情节,以师生对接情节的方式理清情节,再由学生复述故事,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又能比较迅速准确地了解小说情节。在补写心理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调动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复杂的情感。

    2、以写促读,可以调动学生与作者一起参与设计人物的美好心灵,丰富和具体文字后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的主题。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能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对人物的形象的把握也比较容易,但本文简单的情节和质朴无华的语言很容易使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平实的语言理解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本文几乎没有心理描写,文字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正是小说巧妙的留白,我设计了补写心理这一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设计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深刻把握人物形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学生在补写第28段“中年人立在那儿”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认真阅读与思考,学生对中年人的心理把握更加准确,甚至学生能分析出中年人此时不再停留在对女孩的惋惜,中年人已体会到女孩的懂事、善良、自尊,对女孩有了敬佩之情,既要圆女孩的梦,又要照顾女孩的自尊。

    3、本节课是一堂留有遗憾的课,结尾的讨论是这堂课的难点也是亮点,通过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把握小说结尾的特点,但由于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实现结尾的讨论。本节课还有待改进的环节:在分析人物形象上,可以再充分一些,结合更多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补写心理这一环节,可适当压缩时间。小说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学生还是会比较容易地理解小说的主题的,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抚慰的温馨之情但至此,只能说明学生读懂了作者展现的主题,学生并未对作者展现的小说主题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老师可以在学生初步领会作品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中年人和小女孩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吗?这两个人物对你有何启示等等,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获取有益的启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观照现实生活。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