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海 淀 区 七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练习
语 文 2015.1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独特的形象、美好的感情、灿烂的智慧,无不令人陶醉。童话的王国里,围绕一件井不存在的新装,愚蠢虚伪的君臣们上演着一场滑稽(jī)的丑剧,散文的天地间,冬天的济南那贮(chǔ)蓄着暖暖春意的一池绿水,传递着作者的脉脉(mài)温情;小说的世界中,平桥村老老少少对迅哥儿的热情与优待,表现出平桥村纯朴好客的民风;古诗的词句里,一幅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带给人奋发进取的别样秋思……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甲】(汲取积攒)着思想情感的营养,我们的生命得以优雅地成长,正可谓“ ”。读书吧!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乙】(不言而喻 一览无余)的。让我们在浩繁的卷帙(zhì)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阅读中,我们生命的枝叶细滋慢长,我们思想的蜂蝶轻飞漫舞。当阅读成为持之以恒的行为时,我们就会轻而一举地拥有一个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脉脉(mài) 细滋慢长 B.贮蓄(chǔ) 轻飞漫舞
C.滑稽(jī) 持之以恒 D.卷帙(zhì) 轻而一举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 不言而喻 B.汲取 一览无余
C.汲取 不言而喻 D.积攒 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词》——刘禹锡——唐代 B.《社戏》——鲁迅——现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满架,古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语句是“ ,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     》,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             。(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1—1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 患:
B.故如此 故:
C.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
D.人皆伏其精练 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翻译: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答: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2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②得,辄③起绕室以旋④。室有洼,径尺,浸淫⑤日广。每履之,足苦⑥蹶⑦焉。既久⑧。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⑨而笑曰:“一室之不治⑩,何以天下家国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注释】①养晦(huì)堂:刘蓉居室名。②弗(fú):否定副词,没有。③辄(zhé):就。④旋:徘徊。
⑤浸淫:渐渐扩展。⑥苦:苦于。⑦踬(zhì):绊倒。⑧既久:长久以后。⑨顾:看见。⑩治:治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人生的征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误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看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退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于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创造权利,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 有删改)
16.文章主要记叙了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培养下一辈读书受教育的事情。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文章段落
主要内容

①②
父亲在我上学日送“我”珍贵的笔和纸,“我”将孩子们的上学日视为家的庆典日。

③④⑤⑥
(1)

⑦⑧
(2)

⑨⑩
父亲在艰难的日子里依然拼死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我”在颇不轻松的情况下供养孩子们上学。

1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我”将孩子所写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文化知识对孩子具有开启智慧人生的巨大作用。
B.第③段“规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书上用毛笔抄写的一行行粟子大的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C.第⑥段写儿女提不起毛笔写字,再不能为村人写春联,导致邻里关系冷淡,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D.第⑨段写父亲空闲读小说与戏本的行为,表现出父亲对文化知识的热爱,这也是当年爷爷重视孩子念书学文化的结果。
18.第⑦段画线句子是描写父亲雪天给“我”送干粮的情形。联系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题目“家之脉”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名人的事例,简要阐述“家之脉”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50字左右)(5分)
答: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接要求写作。(5分)
20.学校将开展“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初一(3)班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日程表交给你,并要你上网查询实践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为初一(3)班拟一个通知发到班级公邮里。(要写清楚通知的内容,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走近国博”社会实践活动日程表(2015. 12. 19)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对象
活动地点
备注

7:30
集合前往
初一年级
学校南门


8:30—10:30
参观展厅
1班
“复兴之路”展厅
请同学们根据将要参观的展厅安排提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班
“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展厅




3班
“中团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




4班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




5班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厅


10:30
集合返回
初一年级
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门


一周天气预报

通知
                                               
                                               
                                               
                                               
初一(3)班
2015年12月l7日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交往,都给你带来了一些难忘的体验与感受。回顾曾经的岁月,有些经历定会让你感到骄傲和自豪。请你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二十午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你发挥想象,可以写自己的衣食住行,可以写自己的工作经历,也可以写社会的精神风貌……以“我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
一、本题共25分
1.C(2分) 2.C( 2分) 3.A(2分) 4.C(2分) 5.B(2分) C (1分)来源:学,科,网]6. D(2分) B (1分)
7.( 1)独怆然而涕下 (1分) (2)我寄愁心与明月(1分)(3)听取蛙声一片(1分)
(4)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共1分。每空0.5分)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共2分。每空1分)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共2分。每空1分)
8 .(1)略(共3分。每空1分)
(2)略(共2分。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即可)
二、本题共3分
9. B (1分)
10.地白。 对家乡与亲朋的思念之情。(共2分。词语1分,情感1分)
三、本题共12分
(一)
11 .A.嫌,担心 B. 所以 C.因为 D.同“服”,佩服 (共2分。每项0.5分)
12.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分)
13.未布瓦,上轻。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共4分。原因2分,方法2分)
(二)

14.D(2分) 15.略(共2分。学习经历1分,看法1分)[来源:学§科§网Z§X§X§K]
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C(2分) 1 5.略(共2分。看法1分,现实生活 1分)
附 :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翻译:(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又怎么能够治理一个国家呢?
四、本题共15分
16.(1)爷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父亲大年三十就为乡亲写春联;“我”也为村人写春联,只是儿女们提不起毛笔写字。
(2)父亲冒着大雪为在校学习的“我”送干粮,“我”多次转车送女儿去外县补习俄语。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7. C(2分)
18.答案示例:“披一身一头的雪”“笑吟吟”的外貌、神态描写,以及对父亲语言的描写,
写出了父亲送干粮辛苦,内心却充满愉悦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联系下文看,
这样描写父亲,与“我”送女儿学习形成对比,突出父亲送干粮的艰难,更体现出父
亲极为重视下一辈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共4分。句内作用分析2分,联系下文作用分析2分)
19.答案示例1:题目“家之脉”指的是家中几代人传承不 断的文化意识,这也是我家“家之脉”的内涵。我的爷爷在当时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供养爸爸上大学,读研究生;自从我上学以来,爸爸 妈妈为我购电脑,订杂志, 换房子,努力为我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可见,在爸爸与我的成长中,“家之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示例2:题目“家之脉”指的是家中几代人传承不断的文化意识。钱氏家族《家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种“家之脉”使得钱氏家族历代俊杰辈出,状元众多,进士无数。近代以来,社会科学方面如钱玄同、 钱穆、钱锺书,自然科学方面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由此可见 “家之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共5分。文章题目的含义2分,自己成长经历或名人事例2分,语言表达1分。在阐述“家之脉”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时,“家之脉”的内涵可以是不同的)
五、本题共45分
20.本班将于 12月19日参加“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于上午7:30在学校南门集合前往,10:30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门集合返回。按照要求,请同学们提前上网查阅本班将要参观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的相关资料。此外,根据气象台一周天气预报,当天将会出现大风降温现象,希望大家适当添加衣物。
(共5分。活动内容1分,时间地点1分,查阅资料1分,防寒提示1分,语言1分)
21.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 分 细则

一类卷
36-4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语言通顺
注意简洁得体
结构合理
层次清晰
详略得当
在切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项条件,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38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突出的,酌情加分。

二类卷
32-35分
符合题意
中心 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具体
语言通顺
结构较合理[来源:学|科|网Z|X|X|K]
层次较清楚
能注意详略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33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三类卷
28-31分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欠具体
语言大体通顺
结构完整
但不够合理
缺少详略安排
基本符合三项条 件的,得基准分30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四类卷
24-27分
不够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
不成篇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26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五类卷
23分以下
不切题
无中心
语言极不通顺
不成段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评为五类卷。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说明】
1.漏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3.字数不足部分,每50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