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往事依依》导学单

《往事依依》导学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2.细心品读课文,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3.懂得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yáng( ) 浩miǎo( ) 眼花liáo( )乱
雕lòu( ) juān( )刻 五彩纷chéng( )
学生补充生字词
导入新课: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学生活动……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活动方案】
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中的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 依依:(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2)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活动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这些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活动3: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补充:(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活动4:文章中,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都写得有声有色,文情并茂。你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你成长的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学生活动……(板书)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
多读书 读好书 明做人之理
小结课堂: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一齐背诵第六节.
布置作业:
六 《往事依依》导学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诗词佳句。
2.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能够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方案】
回顾上一课
活动1: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好的诗句呢?小组内比比看,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活动2: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方法:默读勾画——评注联想——小组交流)
例如: (词或句子) 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示例: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文章第一段写得好,好在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分析:这一句写得好,“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注意: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背诵文中用到的诗句。
学生活动……
活动3: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独立寻找信息进行比较——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明确:
相同: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
不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同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
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
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活动4: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自我
(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
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总结课堂:
一节课,很快就接近尾声, 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同学们,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布置作业:
【反馈练习】
1.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B )
A.昨天一场告别宴会,情景实在动人,宴会上人们悲喜交加。
B.我一定要戒骄戒躁,刻苦学习,取得更优良的成绩。
C.王姝同学勤学善问,遇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
D.马路上车来人往,滔滔不绝。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上横线,然后加以订正。
(1)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 头-投 )
(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采-彩 )
(3)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 颂-诵 )
(4)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 摧-催 )
3.选出句中填写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      ( B )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这种感情________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A.糊涂 编织 传染 B.模糊 编织 传染
C.模糊 编织 感染 D.模糊 编写 传染
4.将下列诗句填到下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A.五月榴花照眼明 B.月中霜里斗婵娟
C.春城无处不飞花 D.梅雪争春未肯降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 C ”;“绿树阴浓夏日长”,“ A ”;“青女素娥俱耐冷, B ”;“ D ,骚人搁笔费评章”……
5.阅读下面的文句,回答问题。
(1)“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 梦想和理想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
(2)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什么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
6.一幅极普通的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看多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在山水之间徜徉,享受到了无限的乐。
7.同样是读《水浒传》,小时候和年龄大了以后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读形象鲜明;年龄大了以后读,理解深刻
8.作者在文中生动记叙了自己小时候由看《评注图像水浒传》而产生的丰富联想,表明这是联想而非事实存在的词语有: 好像、不知不觉、似乎、犹如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9.第一段概述了 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生活乐趣 ,引出了对读《千家诗》 的美好回忆。
10.第二段前两句用优美的语句赞颂了 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 ,包含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激情。
11.“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引用是省略了一些词语,原诗应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引用这两句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诗句中的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绚丽的色彩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