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石榴又红了》教案1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我检测,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深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郑振铎敬佩和赞叹之情。
    (2) 体会做着爱戴、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选读
   1. 见ppt课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借物抒情的文章,以提示新课)
   2.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4课,和《酸枣情》一样。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得什么物?抒发得怎样的情呢?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吧!
  二、 自渎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把握课文。
   1. 出示自读提纲:见pps
   2. 开火车说积累的好词,好句。
   3. 同桌互相交流,大声地读出来,要互相正音,补充词语库。
   4. 教师检查:见pps指名学生读字词。中间出示郑振铎资料,介绍郑振铎先生生平(见pps连接)
  三、 深入学习
   1. 出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分析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其实是隐含着我们阅读课文的精髓问题。我们不但不能忽视阅读提示,而且还要认真地分析其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见pps,两张幻灯片出示了不同的阅读提示。相比之下,后一张幻灯片红字部分其实是完善了阅读提示的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根据提示学生展开自读。
   2. 指名反馈问题。
     *文章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线索清晰;讲了哪几个故事?
      第一件事情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
      第三件事情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临别的嘱托。
    板书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词句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细致而饱满呢?找1-2句做批注。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认定“石榴”这条主线,感知作者是怎么表达了对父亲深切地怀念之情。在字里行间找到体现父亲形象的字、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点点滴滴,更要学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生的不同感知侧面,会找到不同的句子,但学生一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 伴着音乐导入最后一部分的教学,pps最后一张整个环节到下课再音乐中进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慈爱,童心未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的途中因飞机失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大家望着那红的似火的果实,望着那不久前被父亲刻上名字的一个个血红的石榴,依然不能相信这个噩耗,依然盼着父亲的归来。/孩子们仿佛听到…生读,看到…生读。
     那红的似火的果实谁也没有去摘,谁也不忍去摘,任它…生读。这是为什么呢?生结合课文分析。
     而此时,郑尔康先生望着临院的石榴,就会想到旧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影响早已深深的刻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因此,每当石榴树上又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他关爱的人们就会更加怀念起郑振铎先生来。正如作者所说的…生配乐齐读我思念他们,思念旧居的…作者连用三个思念,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父亲的种种往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过。作者通过石榴这条主线,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精致。
   4. 结合课文简介借物抒情,布置小小习作。
   5. 布置作业

  板书
                   14 * 石榴又红了

                   刻名字,分石榴
        围绕石榴写了三件事  和小姑娘们打赌  思念父亲
                   离别时的嘱咐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