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整体感知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5)流言  (6)陌( )生:      (7)畸( )  (8)不逊( ):  (9)匿名( )    (10)疑惑:  (11)杳( ):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 )见:很快地看一下。 
(14)喝( )彩:  (15)决意: (17)美其名曰: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    段)在东京,
第二部分(第    段)在仙台,
第三部分(第    段)离开仙台,
第二课时
三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表现出先生的(                          )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
B、 (                       )
C、 (                           )
D、 (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课堂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
四1、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2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3小结,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
的人,因此                              成为了我们这课的暗的线索.

五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三课时检测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喝( )采 为( )难( ) 血( )管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食宿( ) 声调( ) 邮差( )照相( ) 收藏( ) 烟尘斗乱(
四、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2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爱国青年──
( 五)下列各语段应如何理解?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 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              
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 作者的意思是:中国当时贫弱,教育落后,因此一般中国人智商低,日本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B 作者承认弱国国民智商低,但认为60多分的成绩并不高,因此不应受到怀疑 C 句子前半部分是模拟日本青年的思路进行推理,揭露他们的逻辑是荒唐的;后半句是反语。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匿名信事件强烈的义愤,也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3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A 反映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无可奈何。        B 表现了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非常痛恨、鄙视的思想感情。 C 表现作者对自己同胞的愚昧麻木强烈的愤激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封建统治的深切痛
4、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② ,③ 。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 ,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 ,理由 。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