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长征组歌两首》同步训练


《长征组歌》两首·同步训练
四渡赤水出奇兵
萧华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
路难行。
敌重兵,
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为何词中两次提到“横断山,路难行”?
2.请你谈谈“军民鱼水一家人”如何理解?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一)(威海中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________境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________之情。
(二)(南京中考题)对下面一首诗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首句中“僵卧”一词表现出诗人已年迈体衰,第二句中的“轮台”借指北方边疆。这两句为述志,表现出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怀。
B.后两句中的“夜阑”指夜深,“冰河”借指寒冷的北国战场。这两句是记梦,“铁马冰河”的梦境,更充分地展示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C.全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把梦境与报国壮志融合起来,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D.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感情激昂,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壮 志难酬、对现实不满的思想。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句中的“行人”是指什么人?这两句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什么意思?
3.“山深闻鹧鸪”句中为什么写了“鹧鸪”?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
 
1.一方面是歌词创作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复咏唱,突出长征之旅的艰难。
2.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表明红军部队是人民的部队,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部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间的关系。
3.“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
解析:在初中阶级,对古诗的阅读考查主要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的一般常识,主要如:从词语的理解开始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继而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情感的方法,如情与景的关系(“风雨大作”展现出“报国之情”)、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原诗作洋溢着一位老人的爱国情怀,“对现实不满”的分析不符愿意。
答案:(一)(1)①守卫 ②夜深 (2)梦 报国 (二)D
(三)1.这里所说的“行人”,主要指由于金兵大举南下,流离逃亡的人民经过郁孤台下的赣江时禁不住鸣咽落泪。这里作者以清江水的滚滚东去隐喻“行人”泪之多,突出表现了“行人”苦难怨恨的深重。
2.这两句意思是说,朝西北方遥望中原故都,可惜被无数的山峰挡住了。“长安”这里用来指北宋京城汴京(开封)。实际上,作者是把曾经是汉唐京城的长安,作为民族希望的象征,寓含浓厚的爱国感情。
3.这一句词人是以鹧鸪的叫声摹写自己的心情。鹧鸪:鸟名。传说此鸟起飞便向南而不往北,鸣声犹唤“行不得也哥哥”。前一句是说黄昏时我站在江畔,正为国家前途发愁,此时又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叫声,这就更使我忧虑不安了。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抒发了词人忧心忡忡的爱国伤时之情。
4.这两句意思是:青山能遮断行人的望眼,却阻挡不住江水的奔流。弦外之音是:南宋民众如火如荼的抗敌意志,是那些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挡的。这两句极富哲理,说明历史进步的洪流,是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的。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