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晏子使楚》导学案3

芹池中学“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科 主备 李建兵 组长签字
备课时间:10 月9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题:《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总第 节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准确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学习重点: 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
1、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
2、对文中所出现的诸如“其实”“坐”“病”“请”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的理解。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景公时为相,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分为215章,每章记述一件事。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为主。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刺劝,发人自省,表现了晏子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文章以记言为主,略于记事。
2、“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环境会影响植物生长。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意思是: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方法指导:
1、朗读: 在朗读时注意楚王的三次笑和晏子的表情变化,从中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读好课文。
2、翻译: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多。翻译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可译为“将要出使楚国”。
(2)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 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用这样的意项。“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是代词“其”(它们)和名词“实”(果实)的连用。现代汉语中的“其实”,通常是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承上文而含转折)。
(3)注意通假字。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本课中的“曷”(同“何”)“熙”(同“嬉”),就是通假字。古书多用通假字,多掌握一些通假字,对阅读文言文大有益处。
(4)注意了解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的“善”本为形容词,在课文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善于、擅长。
(5)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但不要拘泥于术语、概念。如: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两句的判断格式为“……也”。前者是肯定判断,后者是否定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也”,“曷为者也”,“何坐”,这三句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以”、动词“为”“坐”的宾语,前置。固定格式:“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表示推测反问语气,意思是“莫非……吗”“难道……吗”。
(6)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要学会积累、归类、比较。如“燕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使”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前者意思是出使,后者意思是使得。积累、归类、比较法对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
学习过程:
导入: 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还在外交上展开激烈的争斗。各国的外交使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展开了机智的外交斡旋,显示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机智辩才。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自主学习
聚焦目标一:
1.读课题,阅读课文注释①,完成下列填空。
“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晏子名 ,字 ,是 时期 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
  。类似的还有 等。
2.你知道有关晏子的故事吗?和组内成员交流交流。
3.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断句、读音、语气、语调,并给下列文字注音。
酣( ) 诣(   ) 曷 ( ) 枳( ) 熙( ) 耶( )
聚焦目标二:
4.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训练过关题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实词。(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
(1)晏子将使楚( )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4)王曰:“何坐?” ( )
(5)吏二缚一人诣王( ) (6)晏子避席对曰 ( )
(7)圣人非所与熙也( ) (8)吏二缚一人诣王 ( )
(9)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0)寡人反取病焉( )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
(1)楚王闻之( ) (2)何以也( )
(3)缚者曷为者也( )(4)齐人固善盗乎( )
(5)人楚则盗( )
3).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画上圈,把不同的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难以理解的也整理列举在下面)。
4).翻译以下句子,并能翻译全文。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合作探究:
活动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学生朗读课文,读不准节奏的地方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组长合理分配,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合作朗读→小组间朗读大比拼。每小组可任意选择自己所要挑战的小组进行比拼→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点评角度: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
活动2: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1)、你在预习课文翻译时,有疑惑吗?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些疑惑,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全班同学互相解疑。
2)、小组展示课文翻译,强调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小组展示翻译课文时,组长合理分配,同时,注意讲解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并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整理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整理在下面空白处。)
3)、小组内翻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活动3:讨论完成下列探究性习题
1)、解释“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A.楚王闻之 ( ) B.吾欲辱之 ( )
C.婴闻之 ( )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2、自由朗读课文,并推敲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所以然者何?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交流展示:
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  
我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巩固提升:
活动1:归纳整理。(学生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教师明确小组分别板书,并进行讲解,现场记忆,组内1+1口头检测)
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同 ,解释
2.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 ,解释
古今异义:
谓左右曰      古义 今义
何坐        古义 今义
其实味不同     古义 今义
所以然者何     古义 今义
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
  楚王闻之     
之 吾欲辱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之习辞者也  
为其来也    
为 何为者也   
生于淮北则为枳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例如 : 何以也
从本文中再举两例:
2、选出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活动2:小组内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文。)其他学生评价,修订。然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芹池中学“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科 主备 李建兵 组长签字
备课时间:10 月9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题:《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总第 节课)
教师寄语:不会尊重他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学习目标:
1.在划分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中心。
2.理解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体会他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和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能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记事文,课文以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要朗读好人物对话,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自主学习:
聚焦目标一:
1、阅读课文,给文章分分层次,并尝试概括文章中心。
聚焦目标二: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动因)?楚王是通过什么方法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
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回击的?把晏子的话画出来多读几遍,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儿?又运用了怎样的逻辑推理?完成填空:
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 的手法,先举一个事实“
, ”,原因是“ ”。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
”。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 ”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巧妙,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4、结尾写了楚王的“笑”,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一个“笑”写出了楚王当时怎样的心态? 
合作探究
1、楚王和臣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2、晏子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请结合课文句子做简要分析。
3、“橘化为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又是想说明什么?
4、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问题?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聚焦目标三:
4、由上,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楚王的身上,你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晏子:
  
楚王:   
警示:
交流展示:  
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  
我代表我们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巩固提升:
1.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课文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晏子辞千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景公使使者至。
9.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