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小说家谈小说》练习题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嵌入(qiàn) 木讷(nà) 执拗(niù)
B.跌宕(dànɡ) 虔诚(qián) 涨红(zhǎnɡ)
C.尴尬(ɡān) 踌躇(chóu) 谨严(jǐn)
D.俊逸(zùn) 毡帽(zhān) 半晌(shǎ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掉过脸去。
B.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C.面对他人的责问,我感到莫名其妙。
D.用这样的方法点明这个重伤者就是我们印象很深的通讯员,不但文字跌宕不羁,而且唤起了我们的种种回忆。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B.人物两个:主要人物,十九岁的团部通讯员;次要人物,刚结婚的农村少妇。
C.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估计十七、八岁。
D.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4.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 )
(2)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 )
(3)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 )
5.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在文中是抓住小说的两个基本要素来行文的,一是“怎样展开故事”;二是“如何塑造人物”。
B.《百合花》中通讯员枪筒里的那几根树枝,多少削弱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
C.《百合花》开头的背景交代,描绘出一幅与前线的战斗环境不甚协调的气氛,正是为了突出“我”的身份。
D.小说结尾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肩上的那个破洞,把新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新媳妇内心的悲伤,同时也透视了她美丽纯净的灵魂。
6.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著名作家茹志鹃为《语文报》的题词,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注】题词内容为:“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
(1)请从《百合花》一文中找出最能反映题词内涵的一个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题词的内容谈谈你在阅读文章和写作时的感受或体会。(不少于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至“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选段,完成7~10题。
7.依据提示,完成对选文情节的梳理。
通讯员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新媳妇把新百合花被子献给通讯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中说“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新媳妇真的“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末段句子“‘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表现了新媳妇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除了茅盾所说的“精致的情节”外,阅读选文后,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使《百合花》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答出一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儿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女人。
13.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出售欲望的孩子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愈演愈烈,卡尔的欲望越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容,他无地自容。
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手中。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逃之夭夭。
但他的手却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受到严厉制裁。”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摁下了手印。
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加霜。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问:“你奶奶呢?”“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子。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禁不住潸然泪下。祖母早就知道了他的劣行,她没有张扬,而是与这位好友一起,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改掉了卡尔的毛病。这样做,既彻底解决了问题,又不让卡尔失去人格和尊严。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选自《博爱》2012年第1期)
11.阅读文章,说说题目“出售欲望的孩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老人的两次出现,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是怎样看待卡尔这个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6.【写法借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抓住《百合花》中最有特色的细节描写来进行分析评论,有理有据。小说评论要善于抓住小说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构思,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见解。
【片段仿写】请任选一篇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选取某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50字左右)
(训练·提升作业第15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讷”应读nè;B项,“涨”应读zhànɡ;D项,“俊”应读jùn。
2.【解析】选D。D选项中的“跌宕不羁”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洒脱、不受约束,在这里形容文字显然是不恰当的。
3.【解析】选B。A项全句是表示陈述语气,应用句号;C项“十七、八”之间不用顿号,因为它是概数;D项冒号应去掉。
4.答案:(1)环境描写 (2)外貌描写 (3)动作、神态描写
5.【解析】选B。 写枪筒里的几根树枝,后来又写到多了一枝野菊花,从侧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表现出通讯员热爱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
6.(1)答案(示例):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2)【解析】可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来谈体会,语言通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只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吸引人、打动人,才能和读者产生共鸣。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写真事、抒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写成一篇成功的文章。7.答案: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 赞美通讯员与新媳妇如百合花般的情感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这里写出新媳妇缝破洞的细节,前面是“像”,也就要求答题时要结合全句内容,理解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
答案:新媳妇并不是“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而是沉浸在对通讯员牺牲这一现实的悲痛之中。
9.【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着眼全文,抓住描写新媳妇语言、动作等的语句,然后思考作答。
答案:表现了她善良、质朴、高尚的性格特点。
10.【解析】联系选文分析《百合花》“清新、俊逸”的风格。“精致的情节”是“清新、俊逸”风格的一个方面,解答时要联系小说选取的材料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答案(示例):小说虽是写战争,但没有正面展现战斗场面和战斗过程,而是选取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这里以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为情节纽带,把纯洁的百合花作为人物精神面貌的象征,意象俊美。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按“早上”“下午放学后”“晚上”“第二天清早”给文章划分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上”“晚上”所写的内容。
答案: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概括合理均可)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的言行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3.【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B】处画线句,联系下文来看,此处主要写天气的寒冷,重在烘托学生令人感动的“雪中送炭”的行为。
答案: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言之有理即可)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语句的赏析。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分析此句所写内容和对表现孙老师品质的作用。
答案(示例):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言之有理即可)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题目“点燃一个冬天”一语双关,这个题目本是孙老师妻子的一句话,但在这里蕴涵着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的爱心。
答案: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言之有理即可)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结合文章的主旨,紧扣“出售欲望”理解。
答案:“出售欲望”是祖母的良苦用心,她巧妙地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改掉了卡尔的坏毛病,又保护了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突出了“爱”的主题,使文章有了感人的力量。
12.【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这些描写人物心理、神态的加点词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题时首先应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选文的内容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解答。
答案:(1)“不敢”“害怕”说明这件事让卡尔印象深刻,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训。在这种强制性的力量下,卡尔逐渐改掉了坏毛病。
(2)“正言厉色”说明卡尔怕病中的祖母知道他以前的事并再次为他担心、操劳,甚至会为此加重病情。卡尔已经学会疼爱、保护祖母,他真的长大懂事了。
13.【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从老人的出现对故事情节及对祖母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这两方面作答。
答案: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祖母为孩子成长付出的善意和苦心,感人至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4.【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事例以及文中侧面描写来分析。
答案:卡尔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性格偏激、执拗,过于冲动,但他自尊自立,勤劳善良,疼爱祖母,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
16.答案(示例):鲁迅的小说《故乡》在写作上最鲜明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主题。文中描写了“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而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的,包括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上的对比;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的对比……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表明了作者梦幻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作者对“新的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