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绿》教案13

22.绿
盱眙县穆店中学 王国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3.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2.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虽然已是秋冬时节,万物开始萧条,但是走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无论是路旁枝繁叶茂的行道树,还是寒霜下钻出地面的小草,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本色——绿。喜爱绿,是因为喜爱绿背后的那片生机和希望。其实,绿也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一种颜色,我们学过的诗文中就有很多写“绿”的句子。
(学生举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心中肯定都有一个绿色的梦幻家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绿》的世界。
二、板书课题
三、展示目标
1.诵读课文,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3.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
⑴这篇课文写了三个景点,而着重是写了梅雨潭。那么,作者在写梅雨潭的时候,主要是抓住了它什么特点呢?(绿)
⑵对于绿,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惊诧)
指点:作者就是紧紧地围绕着“惊诧”来写的,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⑶那么,我们在读过了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景物之后,心中一定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谈一谈什么景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⑷既然最让作者惊诧的是梅雨潭的绿,而他的着眼点也在于写“绿”,可为什么还要写梅雨瀑、梅雨亭呢?它们是不是也令作者惊诧呢?但跟“梅雨潭的绿”比起来呢?(逊色)
指点:最令作者惊诧的是梅雨潭的绿,看来写其他的景致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
六、赏析课文
1.看一下本单元的主题——读书动笔。
2.对照文后的“圈点符号”,一来学习编者用符号在书旁的“评注”示例;二来自己动笔进行圈点和评注。
3.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落是第三段(☆处),那么,小组间就围绕这一段进行圈点、评注。
提示:从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或多角度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梅雨潭的绿的句子。
4.师生交流
⑴你用的是什么符号?
⑵你圈点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进行评注的?
5.教师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多彩的画笔,盛赞了梅雨潭的绿,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七、实战演练
1.诵读《西湖漫笔》,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意。
2.学习用“圈点和评注”的方法来赏析这篇文章。
八、小练笔(备选环节)
请你们像作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你见过的最诱人的一种“绿”。
(指点:可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以及一些优美的词语。)

板书设计:

对生命的热爱
绿----惊诧
对大自然的向往

附 :
西 湖 漫 笔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格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mèi衣袖,袖口)飞扬,翩然起舞了。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平如镜;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