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合集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
(二一)《论语》六则
1.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A.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B.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A.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B.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时常、常常)    (3)一词多义
而:A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
B表转折:人不知而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表修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故:A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
C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D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从:A.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引申为学习
B.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
(4)特殊句式
A.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在“以”和“为”之间省略了介词宾语“之”)
B.不亦乐乎(不亦……乎:表反问的固定句式,译为“不也……吗”)    
(5)成语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亦乐乎、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十而立: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指有所成就。)
四十不惑: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不亦乐乎:A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B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也可以代指七十岁。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      明确: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终身学习的效果的主张有:三十而立,四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练习回顾     《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   
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懂得了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
E.读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F.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5.拓展延伸:请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名言、格言或谚语
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