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勇气》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陈贵兰 审核人:小学语文组 课题:《勇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我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会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美国女作家多萝西·卡梅伦·狄斯尼(Dorothy Cameron Disney),(1903-1992年),出生在印第安纳(俄克拉何马州),在纽约的巴纳德学院接受教育。她嫁给了米尔顿MacKaye。是一个拥有广泛读者的美国作家。在成为职业作家前,从事过多种不同职业:速记员、夜总会女招待、电影拷贝作家。
代表作:《死在后座》( 1936年) 《Strawstack》 ( 1939 ) 《金色天鹅谋杀》( 1939 ) 《阳台》( 1940年) 《9月30天上帝》( 1942 ) 《(乔治会佩里) 深红星期五》( 1943年) 《第十七信》( 1945年) 《爆炸》( 1948年) 《绞刑的树》( 1949年)
 写作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勇气》,就是写的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1939年德、意、日和美、英、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了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塞纳湾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舰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迄12日已有19个师,32.6万人登陆,将5个登陆场连成一片。由于盟军登陆前准备充分,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完全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各国官兵与抵抗战士奋勇作战,苏军东线攻势积极配合,而德军对盟军登陆方向判断失误,盟军得以胜利进行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1944年6月6日晨,英、美、法的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一个美国伞兵降落在敌控制区,于是故事发生。
《勇气》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
学习任务
1、  搜集狄斯尼的资料。
2、  默读课文,初读边圈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然后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识记理解生字词的方法,扫清文字障碍。
A、我会读
颀长   勋章  勋章  盟军  诺曼底  熹微  一栋  寥寥可数   枪毙  门闩  蜷身   吆喝  寡妇
B 我理解的词
颀长
勋章
勋章
盟军
熹微
寥寥可数 
 3、自主、合作、探究
(1)我读得好:小组内读,相互评价,组内纠正。
(2)展示读艺:全班汇报读文情况。
4、当堂检测:
A、我会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着陆(zháo zhuó)呜咽(yè yān)蜷身(quán juán)颀长(qián qí)
B、我会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孔武( )( ) ( )枪( )马  ( )( )可数  ( )微  ( )谈  
1.这位勇士(     )闯入敌营,丝毫没被敌人发觉。
2.天气坏透了,阴沉沉的,一会儿又下起了漫天大雪,在路旁顶雪而行的行人(     )。
3.曙光(    ),清风拂过脸颊,凉丝丝的,抬头望着远处的群山,直觉告诉我,此刻已经踏上了期盼已久的青藏高原。
C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拘谨(     )      颀(    )长     熹(     )微    悉(    )意      寥寥(  )(  )可数
自我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学会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我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和我之间的交流平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学习过程】:
一、自主、合作、探究
1、自读领悟:
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的伞兵和法国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二、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三、积累拓展
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2.语文活动——模拟接受记者采访
设置情境:假如二战结束了,美国伞兵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法国妇女。许多记者闻讯赶来,对他们进行采访,我们就一起来模拟一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
四、自我检测
A 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文中的勇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气。
B 美国伞兵的两次求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妇女的两次救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两种勇气:
美国伞兵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妇女的勇气: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拓展阅读
机智的女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终于想到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面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她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狠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老百姓保护八路军的故事
1940年秋,李梅溪在苏子峪战斗中腿部受伤,组织上趁黑夜把他转移到谷县西柏店赵仲五大爷家养伤。
赵大爷表面上是伪保长,实际满怀抗日激情。李梅溪和赵大爷住在茅草房里,屋里很暗,只有麻纸糊的小窗户透点光亮。房后有一排枝叶繁茂的榆树,是天然的遮蔽物。房子南临旷野,一有情况能很快转移。赵大爷在窗户上镶了一小块玻璃,便于随时观察情况。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李梅溪被“约法三章”:白天黑夜,门都要上锁;不准走出场院;一日三餐由赵大爷或大娘送来。李梅溪最盼望的就是晚上赵大爷回来,给他讲《三国演义》、《水浒》和《岳飞传》。
赵大娘对李梅溪则像孩子一样地疼爱。敌占区群众生活很艰苦,粗粮也难填饱肚子,可赵大娘总想方设法给李梅溪做好吃的,还包饺子。一次,鬼子前来催要粮款,赵大爷好说歹说,硬是说通翻译和伪中队长不进村,吃了一顿大肉炖粉条,打发了。其实许多次,赵大爷都这样应付过敌人,保护了村里八路军的伤病员。
还有一次,鬼子到东柏店,经过村子。赵大爷提醒李梅溪多加小心后,锁门离去。透过小玻璃窗,李梅溪看到夜色里,赵大爷蹲在村边土堆上,给他放了一夜的哨。
离开赵大爷家时,赵大娘不舍地哭了。后来,1946年李梅溪在平谷县峪口镇结婚时,赵大爷和赵大娘还去参加了婚礼,并带去了16岁的外甥,让外甥也参加了八路军。
1941年,李梅溪在夜袭冀东丫吉山伪治安军时再次受伤了。正值隆冬,他们还都穿着单衣,又缺乏药物,大多数伤员病情恶化。通讯员刘志护送着李梅溪,夜穿封锁线,来到平谷县中桥村,由村长老陈安排了住处。
敌情正紧,李梅溪不得不一宿转移一两个地方,他伤情恶化,疼痛难忍。老陈很着急,说自己有个姓赵的亲戚,是外科大夫,想请来给李梅溪看看。李梅溪坚决不同意,因为出入县城盘查极严,进出风险很大。
但第二天,赵大夫还是来了,检查伤口后确诊为左臂粉碎性骨折,并伤了神经,有破伤风征兆,需要取出骨头碎片,否则左臂难保。赵大夫说,他在城内开诊所,但只是谋生之计,决不会做出有损民族利益的事,并表示愿意为李梅溪做手术,也算为抗日出点力。
在约定的那天,赵大夫早早来了,手术就在老百姓家进行,整整做了两个小时。李老现在已经想不起手术过程的具体细节和感受了,他只是说没打麻药。“疼啊,哪有不疼的,但疼也得忍啊”。
手术后,李梅溪的伤势渐渐好起来。后来,在他告别陈村长的时候,才得知,赵大夫因为给他治伤,几次遭到日伪特务的盘查恫吓,所幸都沉着应付过去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