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成佳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教师卷)
(120分钟内完成 满分120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请指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浣妆(huàn)瞿塘峡(qú) 潇洒(xiāo sǎ) 比肩联袂(mèi)
B、殉职(xùn)  毫不气馁(lěi) 摞起(luò) 鄙薄(bǒ)
C、安谧(mì) 拈轻怕重(zhān)  颠簸(diān bō) 法家拂士(bì)
D、自刎(wěn) 采樵(jiāo)  砭骨(biǎn) 佁然不动(yì)
2、请指出下列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B、以讹传讹:把本来正确的话却错误地传出去。
C、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 B  ) 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小记者采访了他。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
B.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C.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B.《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C.《曹刿论战》——春秋——孟子《左传·庄公十年》
D.《劳山道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5、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A )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小题3分,共15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③(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④(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⑤(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6.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恣意:指拘束自己的意思 (放纵、肆意)
B:鸟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C、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D.佝偻:指身体弯曲的意思。
7.文中③④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B )
A.郁郁葱葱、高大伟岸、绚丽多姿
B.稀稀疏疏、高大伟岸、固执顽强
C.郁郁葱葱、浓荫遮蔽、固执顽强
D.稀稀疏疏、浓荫遮蔽、绚丽多姿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理解不正确的是 ( C )
A.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B.稀稀疏疏的枝杈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C.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D.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赏析正确的是( C )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A.①②两句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榆树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B. 第②句将榆树的形象比喻成 “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C. 第①句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D. 第①句夸张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分析错误的是( D )
A.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B.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因为我觉得老人和眼前这棵榆树有着相似点。写人也是为了写树。
D.因为这棵树是老人十八年前种的,所以有必要通过老人来交代榆树来历。
三.请根据如下提示,写出所缺诗(文)或句子。(8分)
11.《观刈麦》中写农民在特定环境下违背常人的心态的句子是: , 。
12.《赤壁》中叙事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 。
1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是: , 。
14. ,化作春泥更护花 。
1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阅读理解(28分)
㈠《曹刿论战》(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②必以情( 实情)③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④小大之狱(案件)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耗尽。
18.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①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庄公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对课文理解进行判断:(4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写出了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性质,交战的双方。(  ∨  )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明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又有远谋的人。(    ∨  )
③第二段详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目的在于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     )
④《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    )
(二)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下列各题。(12分)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2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21.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6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以 学游泳 为例,论证了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的观点。
22.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
2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2分)
答:
24. 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分)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五、写作能力测试 (52分)下面的作文题目任选其中一题。
题一: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 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二:“希望”,多么诱人的词语,它能让你绝处逢生,摆脱困境,振奋精神,走向成功。生活中有了希望,就会五彩缤纷,充满阳光;学习中有了希望,就能无所畏惧,勇攀高峰;前进中有了希望,就能目标明确,满怀信心。希望是精神支柱,希望是动力、方向。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加 试 题
25. 修改下列这则广告语。(3分)
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你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
“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 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
26.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①常年累月”改为“长年累月”;②删掉“等”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③“既然”改为“由于”或“因为”;④“解决”改为“缓解”。
阅读文言文《韩信拜将》,完成20—23题。(13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2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估计 )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计数(让算) )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为王(称王) ) ④上许之 ( 答应 )
2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
29.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D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30.根据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3分)
. (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
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
附:教师评讲专用
《韩信拜将》课文译文: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汉中称王,那么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这就看大王的决策怎么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争夺天下)了,哪里能长久呆在这里郁郁不得志呢?”萧何说:“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么就)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好极了。”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才)轻慢无礼,现在要拜大将却好像呼叫一个小孩一样,这正是韩信想离开的原因啊。大王(既然)决定要拜他为大将,(就要)选一个好日子,(您自己要)斋戒,设立坛场,准备好各种礼仪,才可以(举行仪式)。”汉王答应了他。众将领(听到要拜大将的消息)都很高兴,人人都自以为能被拜为大将。等到拜大将的时候,(才发现被拜为大将的)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120分钟内完成 满分120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请指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浣妆(huàn)瞿塘峡(qú) 潇洒(xiāo sǎ) 比肩联袂(mèi)
B、殉职(xùn)  毫不气馁(lěi) 摞起(luò) 鄙薄(bǒ)
C、安谧(mì) 拈轻怕重(zhān)  颠簸(diān bō) 法家拂士(bì)
D、自刎(wěn) 采樵(jiāo)  砭骨(biǎn) 佁然不动(yì)
2、请指出下列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B、以讹传讹:把本来正确的话却错误地传出去。
C、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 ) 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小记者采访了他。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
B.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C.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B.《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C.《曹刿论战》——春秋——孟子《左传·庄公十年》
D.《劳山道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5、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小题3分,共15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③( )展着,形不成④( )的姿态,却展示了⑤( )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