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走进纽约》导学案4

第4课 走进纽约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课前积累】
1.作者常识: , 。
2.简介纽约: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汽车在客运中占84%。
【课上突破】
一、预习反馈
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峰峦( ) 汇拢( ) 沟壑( ) 巉岩( )
蒿草( ) 擎天( ) 砭骨( ) 浸淫( )
剥夺( ) 镢头( ) 嘈杂( ) 烙印( )
喧嚣( ) 波澜( ) 呼啸( )  倏地( )
赫然( ) 白炽( ) 杂沓( ) 衣橱( )
火烧火燎( ) 分道扬镳( )
2.解释下列词语。
首屈一指:
超尘脱俗: 
横空出世:
容光焕发: 
风风火火:
分道扬镳:
二、文本解读
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
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
沟壑,沟壑,沟壑。”



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讨论,找出修辞方面
的特色,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4.从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
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
土高原。”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队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
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课后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地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天显得那么窄,那么狭,常常成了纵横的蓝线。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和孤独。到了大名冲天却短而又短的华尔街,山好像在那儿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博览会;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走进每个沟壑都给人以山重水复而终又柳暗花明之感。不过不管是山也好,沟壑也好,它们之中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可是有窗,窗有千千万万,镶遍每一寸山崖。可是有人,人如蚁,隐于窗中静无声。可是也有云,云就飘在那些重峦叠嶂似的高楼大厦的扇扇窗前。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出金属和水泥的悬崖绝壁,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拢( ) 壑( ) 镶( ) 叠( )
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



3.本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突出了纽约的什么特点?


 
4.这段描写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走进纽约》第1课时
文本解读
1.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
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3.比喻手法,例如:
①“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
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
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②“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
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这些
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夸张手法,如:“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4.①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②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课后提高】
1.lǒnɡ hè xiānɡ dié
2.首屈一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等。
3.比喻、夸张。特点:高楼林立,建筑雄伟。
4.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或“感觉自己特别渺小”)。愿意。这能促使我更加努
力工作,积极进取,尽快融入它的现代节奏。(或者答:不愿意。我感觉到了压抑,觉
得不自在;想逃避。)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