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仔细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章结构,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2.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要表达的思想、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质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2.学会利用史料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论据。
◆难点
1.学会怎样使自己的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突破
1.将论据分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将观点中主要的分歧找出来一一论证,边破边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关于吴汉的第一手资料。
2.让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文中的文言文部分,理解其大意。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读懂文中的文言文,加深理解。
2.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在正式上课前,请同学们来做一道趣味选择题。
以下哪段电视剧情节改编严重失实( )
A 唐太宗李世民精心谋划,弑兄夺位。
B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惩办不少贪官。
C 康熙皇帝借韦小宝之力打败顾命大臣鳌拜。
大家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得出来,答案为C。大家在笑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这道选择题反映出了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影视现象:对史实进行一番又一番的“戏说”。影视剧的编剧导演们把榨了一遍又一遍的甘蔗渣又拿来煮水,掺入各种化学原料,哄着观众甜滋滋地喝下,并且在喝下这杯已经变质的“历史饮料”后闹肚子时还不带赔医药费,因为有个七个字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故事纯属虚构!有些历史已经不堪重负了。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对这种现象进行大胆质疑、严谨求证的文章《吴汉何尝杀妻》。
二、作者介绍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三、文本解读
()题目解析
《吴汉何尝杀妻》,首先题目这句话,带有什么语气?(反问语气)“何尝”作何理解?(何尝=未曾、并非) 围绕题目,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观点的存在:吴汉尝杀妻;吴汉未尝杀妻。有人认为吴汉杀妻了,而作者认为并没有。作者在此确立了自己的观点,从论证方式上来看,本文是立论。那到底杀还是没杀?这是个问题。
(二)案件模拟
o 犯罪嫌疑人:吴汉
o 罪名:故意杀人罪
o 控方陈述案情:第二段
o 辩方律师陈述观点:第三段
o 辩方律师辩护:列举证据(四段文言文内容)
证据1 出身清白
证据2 夫妻和谐
证据3 名位正常
证据4 为人厚道
(三)三段论式
前提一: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前提二: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吴汉杀妻”的记载。→结论:吴汉未尝杀妻。(四则论据材料均是对对方论据的反驳,对方论据有误,其观点就自然是错的,作者采用的是驳论据的批驳方法。)
(四)案件总结陈词
“吴汉杀妻”的判罪依据仅有《斩经堂》的戏剧故事情节,其真实性不足,不能以此判定吴汉“杀妻”的罪名。而包括《后汉书》《东观记》等汉代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关于“吴汉杀妻”的事实依据。所以,吴汉“杀妻“的罪名是不成立的。
(五)小结
“吴汉杀妻”的罪名洗清了,那作者为吴汉“辩护”的目的何在?(中心观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作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作者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按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文章在第一段提出正面观点,在第二——八段反驳了“吴汉杀妻”的谬论,最后又提出了历史剧创作的原则和创作态度,观点鲜明,脉络清晰,论证有力。
四、能力拓展
(一)你说我说
思考:有多少历史可以篡改?谈谈你对“戏说历史”的看法。(为什么要“戏说”?)
(二)我看“戏说”:到底改编还是不改编?To be or not to be?这又是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1、电视剧创作首先是纪实性与戏剧性的统一。电视剧里的素材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本身,也可以是经过选择、提取的再现现实生活,也可以是经过加工、改造,带有主观性表现的现实生活。好比是我炖一锅鸡汤,我可以往里面加入盐、味精、姜片、胡椒等等,只要加入的东西不会影响到这锅鸡汤的本真滋味。所以,适当的加工对于电视剧创作而言是允许的。
2、历史正剧在强化审美的同时要回归本真。作为特殊题材的电视剧类别,历史剧创作应该不能一味求真,否则会失去审美,让观众产生观赏疲劳,但也不是一味的“戏说”,让本来的历史面目全非,让观众误读。
总而言之,一颗柚子可以是白肉的,也可以是红肉的,但是它作为柚子的本质属性不能被改变,我们不想看到一个柚子长成苹果样。
所以,老舍先生说创作要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历史剧创作应当遵循“改编有度,后果得负”的原则。
补充资料:吴汉性格中,还存在着鸷狠残忍的一面。吴汉经常放纵部下劫掠乡里,邓奉叛汉,就由他的故乡新野被吴汉部众劫掠骚扰而起。公孙述死,延岑出降,吴汉居然杀死公孙述的妻子儿女,灭尽他的家族,把延岑也灭了族。并且,任凭士卒大肆掠虏,焚烧宫室,摧残人民。史载,光武帝听到消息,勃然大怒,严厉地谴责了他。光武帝还下诏切责吴汉的副将刘尚,诏书说:“城降之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刘)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麂啜羹,二者孰为仁?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
这段历史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看到其实吴汉还有我们不熟悉的一面。在史料中还记载,其实从一开始,吴汉就已经相当欣赏刘秀了,还积极鼓动他的上司效力于刘秀,所以就算是没有王莽的女儿当他的妻子,他也一样会投效刘秀。根据这些史实,就已经可以改编成一部很有内容的戏剧了。所以,对于不熟悉的言论,我们应当要时刻质疑,积极求证,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三)拓展思考:你如何看待“架空历史”的创作现象?
既然历史不让大幅度改编,那么很多作家编剧索性架空历史来创作作品,而这样的创作现在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对于你又有哪些利弊呢?请仔细思考,收集材料,确立观点,组织论据,作一篇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
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一、提出正面观点:第一段 论证方式:立论
二、反驳“吴汉杀妻”的谬论:第二——八段 批驳方法:驳论据
三、提出历史剧创作原则和态度:第九段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