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飞扬思绪,点燃激情---《安塞腰鼓》说课稿


飞扬思绪 点燃激情

-------《安塞腰鼓》说课稿
学校:巫山县大昌中学
教师: 陈 丽 萍

飞扬思绪 点燃激情
-------《安塞腰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系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第二学期,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九义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 2、文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两篇讲读课文,三篇阅读课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 3、文章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港台流行歌曲充斥校园,学生们追星火热的时候,本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 因此,本课在对学生的审美体验、语言品味的能力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教学对象分析:我们面对的是福田中学的学生。这个地区同大昌一样,地处偏僻,对课文中要展现的“安塞腰鼓”缺乏了解和直观的感受。但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我在本文的教学中首先会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激发其学习最大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迅速。”-----教育家布鲁姆
5、目标制定: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文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b、情感目标(人文目标):通过对文章的综合性学习,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c、能力目标:巩固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文章的磅礴气势;品味文字魅力。
学习难点是通过对文章的揣摩朗读,感悟其中的深意与情感。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根据福田中学的学生情况,结合本文内容,在情境熏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广泛交流意见。体现本单元教学“整体领悟,发表见解”的教学重点。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根据创新学习的思想,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四、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2、《安塞腰鼓》的课文范读3、替换式品读出示的教师示范;4、《黄土高坡》音乐。)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创造性作业设计三个环节组成。准备用一课时时间完成本文教学。课型为新授课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语设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请欣赏安塞腰鼓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
2、播放课件1(安塞腰鼓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创设文章情境。
3、引导学生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特别的地方。但脚下是厚重的黄土高原,耳畔是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安排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生活在山区的中学生,大都对按塞腰鼓缺乏形象和直接的感受。因此,教师大气的开场白,多媒体手段直观的声像,能很快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学习新课:(33分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转变师生角色,真正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在课堂上,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予者,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相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根据本文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在这些板块的学习中,我将大部分学习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及小组、班级合作的精神,通过自己反复读书、讨论而领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刚才,大家从声响、画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下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刘成章的文字中体味激情的腰鼓。
2、播放课件2(课文录音)。(播放录音至18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的第三次反复].学生接着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啊……])
(设计意图:范读者浑厚的音色,变化的语速语调,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充分感染学生,。让学生接着读,不单是简单的参与,有了前面的引路,学生能够很自然的进入文本,有感情的朗读。)
3、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评价 “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雄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 等等。
(设计意图:第一板块是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和整体的感知。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文首先作为一个整体来教。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板块:品读文章,感悟探究 (23分钟)
生命因力量而变得到激昂,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读文章的语言,看文章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一)替换式品读,品味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8分钟)
1、学生齐诵第7段。[一锤起来就发狠了……]     2、教师简要评价。老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形式——诗,教师范读。(多媒体出示所改之诗-课件3)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大气磅礴,排比句和比喻句的铺排,语言富有节奏美和诗意美。不妨作个改动让学生品味和感受这些句子传递的肆意激情。)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3、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4、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其他段。
5、小结:本文大量运用用排比句式,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再现了“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设计意图:“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程标准》。这一环节的学习,想通过替换品读,让学生更充分的感受本文文章的磅礴气势,品味文字冲击的美感。体现教学重点。)

(二)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15分钟)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2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
4、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师生共同总结探究成果: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此处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排比修辞手法的方式和作用。)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多个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使语言节奏感强,情感表达更彻底。     (3) 文章中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对于学生没有说出来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第一板块的学习,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整体的感知。但为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进行理解性的阅读。同时,“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而且“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个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通过讨论合作,表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突破难点。)
第三板块:师生共同作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黄土高原上的绝活---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感受了文章铿锵磅礴的气势;并通过替换、合作、探究,品读了本文充满个性的语言;收获颇多。以后在阅读同类型的作品时,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在这里,老师希望能够以《安塞腰鼓》为载体,真正使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既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了完整的回顾,同时又指导了学生的学法,即从哪些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写艺术作品的文章。体现了“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

三、创造性作业设计:(4分钟)
链接生活:
1、你敲过锣、打过鼓吗?有机会的话,不妨一试,体会这些乐器的音域美。
2、你欣赏过什么极富感染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口头介绍给其他同学,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课下练写成一篇文章或一两个段落,可以借鉴本文写实与写意想结合的写法。
学生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完全文,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学在课内,用在课外。同时,这个作业的设计,也体现了“大语文观”,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四、结束全文:(1分钟)
今天,我们见识了咱们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我曾经也到过黄土高原。在陕北延安,面对古老、苍凉而又豪雄、悲壮的大地,我深深领略到陕北历史的凝重和人文的浩然。滋润着黄土高坡的是奔腾浩荡的黄河,壮烈的西北风传送着嘹远的“信天游”民歌,黄河的咆哮裹挟着山民们的呼号,震荡在黄土高坡的坡巅。这是对民族魂魄最诗性的礼赞!!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音乐《黄土高坡》。
在雄壮的歌声中,结束全文。
(设计意图:对黄土高坡的礼赞,激发学生热爱黄土高原,热爱祖国厚重的文化,这是对课文的拓展,达到思想的升华。)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教师应当把学习情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本板书设计 ,是整个课堂结构程序、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的综合体现。板书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可以在课堂的流程中自然体现出来。)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赏绝活  品美语  悟意蕴  写美段
飞扬思绪
点燃激情
惊心动魄  铿锵磅礴   诗性礼赞  写实写意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