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预习学案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预习一
【学习目标】
  1.调动多种诵读手段,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浅易对话体文言文的能力。
  2.体验句式整齐中有变化的语言特色,欣赏讽谏的艺术,学习本文类比的说理方法。
  3.探究思想内涵,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课文提示】。
  1.《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诸国之事,又名《国策》《国事》《短长》,由刘向定名。
  2.《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作品,文学成就在于:
  ①长于说事,无论陈述或辩论,喜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描写人物的形象极生动。
  ③说事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正音正字】
  脩xiū  昳yì  孰shú  间jiàn  期jī
【虚词积累】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相当现代汉语:从、在、到等。
介绍动作行为处置的对象;当现代汉语:把。
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现代汉语:对、对于、向、给等。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相当现代汉语:由于、因为。
介绍动作行的主动者,表示被动;相当现代汉语被。
介绍比较对象,一般用在形容词后;相当现代汉语:比。
助词;作动词词头
连词;与“至”紧密结合成固定结构;相当现代汉语:要说……、不必译。
为<除注音者,均读wéi>
介词;(读wèi)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现代汉语:给、替、跟、向。
(读wèi);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相当现代汉语:为了、因为。
(读wèi)表示被动;有时组成“为……所……”的格式;相当现代汉语:被……。
助词;在句尾,常与“何”等词语呼应,表示疑问;相当现代汉语:呢。
动词;表充当谓语;意义应文而异,常见的相当现代汉语:做、作为、说、叫作。
作判断词,表判断;相当现代汉语:是。
名词;较少见;视上下文而译。

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并且、而且、又,可不译。
表相承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就、然后、因而,可不译。
表转折关系;相当现代汉语:但是、可是、却,可不译。
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关系;相当现代汉语:着、地,可不译
表假设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如果、假使。
表递进关系;相当现代汉语:而且、并且。
表补充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得、就、个、来、去、而又、向、以等。
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语气;相当现代汉语:啊。
副词;作时间词语的后缀,形成副词,不可拆开;相当现代汉语:始而——开始、继而——接着、既而——接着、俄而——会儿。
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代说话的对方;相当现代汉语:你。
【朗读课文】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不因他人的奉承而受蒙蔽。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向齐威王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威王纳谏受到的内外效果。
【课文分析】
  本文写齐国大臣邹忌以自身的经历设喻,劝说齐威王纳谏。齐威王照办了,下令广开言路,改革政治,以致燕、赵、韩、魏都到齐国朝见。
  文章详细写了邹忌“三问”和“三思”,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谋臣形象。“三赏”则塑造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智的君王。
  “三问三答”语句不同,是修辞的佳例。
  学习本文,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言语文化的智慧,发展类比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作为封建社会古人谏君的文化产物,不应简单褒贬和与现实比附,而应体会我国文化历来对言辞作用及智慧人格的推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言语精华,并在阅读文言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言语与思维方式。
预习二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  邹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邹忌身长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要点:  脩,同“修”,长。  昳丽,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早晨(邹忌)穿衣戴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要点:服,穿戴。  谓,对……说。  孰,谁,什么。  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要点:君,对人的尊称。  甚,副词,作“美”的补语。  何,哪里。
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这么美),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要点:复,副词,再。  自信,宾语前置。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妾说:“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翻译:天大亮的时候,客人从外面来访,(邹忌)与(他)坐着交谈。
要点:旦日,课文解释为“明日,第二天”。(一说天大亮的时候。“三问”应该是一天的事情,下文“明日”可佐证。)  与,省略宾语“之”。
原文: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翻译:(邹忌)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译: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呢。”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第二天白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对着镜子看自己,又觉得差得很远。
要点:孰,通“熟”,仔细。  自视,宾语前置。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晚上睡觉时想这个事:“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要有事情求我。”
要点:美,赞美。  私,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原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事情求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要点:  诚知,确实知道。  以,认为。  于,比。
原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现在齐国土地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个。宫中姬妾、身边侍者无不偏爱君王;朝廷大臣无不害怕君王;国内民众无不有求于君王。从这些情况来看,君王受蒙蔽很厉害了。
要点:宫妇左右,宫中姬妾、身边近臣。  蔽,受蒙蔽。  四境之内,以处所借代人。
原文:  王曰:“善。”
翻译:  齐威王说:“(说得)好。”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齐威王)就下达命令:“众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授予大奖;写信给我提意见的人,授予中奖;能在众人集聚的场所指责议论而被我耳朵听到的人,授予小奖。”
要点:面刺,当面批评。  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众人集聚的场所。  
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命令刚刚下达,大臣们积极进谏,朝廷像集市一样。
原文: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翻译:几个月以后,有时偶然有人进谏。
要点:时时,有时。  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原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没有值得进的了。
要点:期年,一周年。  言,动词,进谏。
原文: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燕、赵、韩、魏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居朝廷就战胜了(敌国)。
复习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说说同类词“讽、谏、刺、谤讥、说”的含义。
( 讽,微刺。托言感人,即婉言规劝之意。  谏,以直言正人之非也,即直言规劝。
刺,当面指责。   谤讥,指责议论。  说,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 )
2,邹忌为何用讽的语言形式?
( 提示:思考邹忌为何要去谏,看看用文中哪一句话能回答。 )
3,从中及下文可看出邹忌是怎样一个人?
( 典型词句:服、窥、谓→忌不自信、复问→与坐谈→熟视、窥→暮寝而思之。邹忌特殊的智慧——善于观察、冷静思考、以小见大。 )
4,“三问三答三思”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 点评三问:问妻,自信沾沾自喜;问妾,严肃疑虑急切;问客,试探着小声问。
  点评三答: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畏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
5,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还有哪方面?哪一字最典型体现?
( 齐威王从善如流。  一个“善”表现齐王的大度坦诚。 )
6,邹忌“比美”的内容是否离题?它与给齐王纳谏有何关系?
7,写三赏三变的目的是什么,从中你发现文章结构特色了吗?
( 提示:关键词语——面、闻、间、门庭若市等。 )
8,补全下列有关谏说改过的名句,然后选择一句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谈谈你的感想。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④闻过即改,从谏如流。  ——《贞观政要》
  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