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土地的誓言》课堂教学导学学案

北林区兴福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日期: 2014-9-12 审批:
7.2.2.4 课题: 《土地的誓言》 设计者:赵庆峰 何文波 二年级·语文组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并积累;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品析文中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增加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沦丧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 课下 时间: 20 分钟 )
1、旧知链接:选取上节课所找到的生字词写一个小片段。
2、新知自研:1)找出本文的生字词,熟读课文;2)划分好结构层次;3)主题归纳;4)寻找质疑;5)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学具准备:预习本、字典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 正课 时间: 35 分钟)
【学习目标】品析文中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
【教具准备】导学案
内容模 块
“导学·合作·探究”流 程 模 块


操作流程
自主学习环节
交流合作环节
展示质评环节
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


设计重点
自 学 指 导
( 内容·学法·时间 )
互 动 策 略
(形式·过程·时间)
展 示 方 案
(方案、建议、时间)
随 堂 笔 记
(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A
整体感知

B语句赏析
C课文质疑
D探究突破
A渲染气氛,产生共鸣
1、搜集关于九一八之后东北地区的状况。
2、播放相关影视。
3、听《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
4、带着自己的情感读课文
B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C标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D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4、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1对子互学:相互检查导学内容的完成书写情况并用红笔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5分钟
2组内群学:小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明确重点交流内容和交流规则。
①交流:小组长带领下交流、明确互助成果,解决本人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并确定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人人有事做。
③预演:围绕表现任务,参照表现方案,优化表现形式,分派表现任务,进行组内表现预演。
④展示:互查互检组内成员演练成果及自行修正;
⑤记录:观察大黑板展演成果,快速查找问题,组长记录问题;
预时:15分钟
3、跨组研学
交流新思路、新解法、新拓展。解决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预时:15分钟
A1、课上学生讲述搜集的相关资料。
2、教师播放相关的影视,加深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教师播放音乐,边播放音乐教师结合背景资料导入正课。
4、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片段带着感情在全班展示。
B小组探讨,选代表展示。要求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然后阐述理由。
C小组代表提出疑问的地方,寻求全班的帮助解决,适当给予加分鼓励。
D组内研讨,组长作好记录,派代表讲解组内研讨的答案。
等级评定:
【质疑问题】
【重点识记】
1字词:端木蕻( )良 炽( )痛 泛滥( )  嗥( )鸣  斑斓( ) 碾( ) 污秽( ) 谰( )语  亘( )古  默契( )  田垄( )   镐( )头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5.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几句话?
【病题诊所】
【精题入库】







同类演练(时段:课下 , 时间:2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2008江西省)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年的召唤 马国福
①酒水长 ,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②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   ④年是在岁月深处汹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端起来尽情分享。   ⑤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稔的风景,A的方言,B的故人,C的脸庞,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每当过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燃烧,我知道,那是潜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我在尘世间喧嚣孤单的心,才能归于安详。   ⑥年,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情感标记,是岁月长河浣洗后让我们回归传统的生命节点。是年,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你可以在异乡将泪水咽下,但顺着年的召唤,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   ⑦年,是穴居在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个圣物,它是一种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传统的召唤。顺着这声悠长的召唤,你会发现人世间最美丽恒久的爱恋,最温暖宽容的情怀花蕾一样,被年举在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丛生。 ⑧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 不觉悲凉,温暖久长。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有删改)
基础题:
1、根据文章内容,从“熟识、熟思、熟悉、熟透”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⑤段的横线处。
A处应填 B处应填 C处应填
发展题: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
(1)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2)一直以来,我都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

3、在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各种动物?

提高题:
4、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散文,在行文过程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游子在他乡 的感受和在故乡 的感受。
5、请简要说说第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Ⅲ.复习辅导部分:
回头看:基础知识再现与梳理.
精品阁:充实完善课堂笔记.
资料库:搜集查阅资料.
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背景资料: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例子(1):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2): 秋,听说你已来到。
秀身手:完成作业任务.
选取本节课所学字词写一个小片段。
预习《木兰诗》并背诵。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