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8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教学课题
第1 课时 数的认识(1)

教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绿色圃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提问:非0自然数有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非零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质数和合数。
回答:什么是奇数、偶数?什么是质数、合数?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自然数和整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



教学课题
第 2课时 数的认识(2)

教



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自然数和整数,今天来我们回忆下数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归纳整理】
分数和小数。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a÷b=(b≠0)

3.通过直观图形,导入对小数意义的整理和复习。出示下面各图形,要求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阴影部。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5.组织各小组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板书如下:

6.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别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板书:0.1=0.10=0.100=…… =……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因为小数可以看做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特殊情况。)
做一做,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出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课堂作业】
教材74~75页练习十四第2、3、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教学课题
第 3 课时 数的认识(3)

教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数的认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今天是数的认识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归纳一下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归纳整理】
百分数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提问:我们已整理、复习了有关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完成?
(2)结合刚才的回答,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一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80%”也可以说“已经完成了”,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呢?
请同学们议一议: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常用%来表示。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课堂作业】
教材73页“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课题
第 4 课时 数的运算(1)

教



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难点
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1)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
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③有24m的彩带,用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④有24米的彩带,用做中国结。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
(2)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复习讲授】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 36-28= 36÷28= 28÷36= 0.9×40= 40÷0.9=
24×12= 12÷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学生观察后回答,指出错误分别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③前两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2)复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对照下面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1.42×2.3,4.2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小数乘除法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分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
 
指名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3.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
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5-3.96(小数点对齐) 27.5×1.4(积是两位小数)
3.12÷15+4.71(0占位) 12.5×28-19.3(先乘法后减法)
(要先通分) (转化成分数乘法一次性计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第 5 课时 数的运算(2)

教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5400-2940÷28×27 
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复习简便运算: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4.37++0.63+ 1.25×72 38×56+44×38 94×101
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3.87+3-0.01 75.2-19.8=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b+c) a-b-c=a-c-b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a+b)×c=a×c+b×c
(5)教师: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板书:a÷(b×c)=a÷b÷c a÷(b÷c)=a÷b×c
3.出示。
例1:计算:4×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第 6 课时 数的运算(3)

教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复习回顾】
复习简单应用题。
算一算。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①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一)班捐款105元,六年级(二)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一)班48本,还剩多少本?
③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④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⑤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⑥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教师: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说出加、减、乘、除。)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第 7 课时 数的运算(4)

教



1.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复习回顾】
复习复合应用题。
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教师:同学们,我们就按刚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决例2吧!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是怎样分析题意的?你知道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有几种方法吗?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①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
②分析法: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
3.教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吧。
教师:如果这道题用分析法来分析题意应怎样思考呢?
要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2)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通过分析发现,得到六(2)班的作品与六(1)班有关系。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吧。

教师: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②教师: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是多少件。)
③教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并检验。
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分析题意,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第8课时 式与方程(1)

教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BTV SOS kg NBA ……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
②b乘5.6可以写作( ),还可以写作( );a乘h可以写作( ),还可以写作( )。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
(2)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 ) m+9表示( ) ma表示( )
9a表示( )(m+9)a表示( ) (m-9)>a表示( )
【课堂作业】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第9 课时 式与方程(2)

教



1.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
4.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字母表示数,今天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
【复习讲授】
1.复习方程: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吗?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2.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案例: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指名说思路。
算术法:3.8×3÷2.5=4.56(km)
方程法:解:设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
2.5x=3.8×3
x=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km。
(4)提问:根据上题的解答,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小结。
①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④检验,写答案。
指出:列方程解决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计算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第 10 课时 比和比例(1)

教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3)巩固练习。
①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教学课题
第11课时 比和比例(2)

教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及应用。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归纳整理】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板书:正比例: (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2)举例说明。
①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教师逐一指名说。
②每袋面包的个数与所装袋数。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3)用比例知识解题:
大家回忆一下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4)教学举例。
①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全部工作量∶全部时间=3天工作量∶3天
由学生列出比例式,教师指名回答:
解:设未知数x,解比例。(过程略)
解完比例要求学生注意检验。
②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第84页例4。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第 12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谈话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