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老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课 型:
预习自学+新授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目标链接 :
学习过程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学生独学,初读生疑。
二、自学测评。
1、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规矩(jŭ jū) 毛驴(lú lǘ) 鞭炮(pào bào)
预示 (yú yù) 吉祥(jí jǐ) 放假(jià jiǎ)
2、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字( )。
3、《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以( )顺序来叙述的。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 )( )灯火 ( )( )不绝 ( )( )不同
张( )结( ) 色如( )( ) 明( )当( )
三、学生合作,研读解疑。
环节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1、 交流“自学情况”过渡,引出重点问题
2、 关于教师设定的课文中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探究一:按课文顺序,完成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

概括感受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什么?

(2)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们都做些什么?

(3)初一与除夕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初一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元宵节是怎样的情景?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1)“除夕”一段,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2)“初一”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读好“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3) “十五”一段,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发挥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探究三:文中详写的部分有 ( )、( )、( )、( )。
(1)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练习朗读,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3)在老舍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并交流。
四、学生展示,品读释疑。
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围绕上面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3、指名汇报展示(评价、补充、朗读)
4、你从哪些句子感受的,请你读一读,说一说。
五、学生探究,发展扩读。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以“我们的春节”为题进行一次小练笔。
六、学生达标,能力测读。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迁移运用。由模仿到创造,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语文生活延伸。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
2.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 、
、 、 、 。
4.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从 、 、 、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七、教学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