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生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鲁迅葬礼视频 鲁迅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36年10月19日,是个让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回到那天的情景。 播放视频
没有人事先约好,来送葬的队伍却有6000人光景,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他们来送的是什么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送别他? (通过观看葬礼录象,形成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方便学生由当时的情景自然地引出问题——他们来送别的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送别他?)
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身影,她叫周晔,或许我们可以从她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出示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读题,从题目中读懂作者和鲁迅的关系,对文章的由来简单介绍 三.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放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读的同时找一找:6000多人不约而同来送别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 2.那么周晔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伯父呢?她是从哪几件事中感受到伯父是这样一个人的呢?浏览2至24段,找找答案。 3.教师相继板书: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护车夫 关心女佣
(在初步了解作者和作品情况后延续之前的问题,通过初读文本,找句子和概括事件对初读进行反馈。) 四.精读课文 谈《水浒传》 1.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他静静地躺在殡仪馆的礼堂里,我呆呆地望着他,看到他那依旧清瘦而详和的面容我不觉想起几个月前与他谈《水浒》的情景。 2.默读这个故事,把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出示 伯父摸了摸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3.我是什么反映?生读文中的句子。 4.激疑:这就奇怪了,伯父明明在夸自己的记性好,我为什么会难受呢? 生谈想法 相继指导朗读。 5.此时,聪明的周晔怎么可能不明白伯父的意思呢?于是…… 出示 “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6.在那个团聚的场合,伯父为什么不当众批评我,而要这么委婉地说呢? 生谈想法:他是为了顾全我的面子才那么说的…… 7.是啊,伯父就是这样为别人着想的人。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齐读。
(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已大致能感悟这话的含义。而老师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谈自己想法的兴趣,老师再根据回答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通过追问,请同学朗读的形式引导其感受伯父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有了这层认知以后,再思考:“伯父为什么不当众,直接批评我看书不认真而要这么委婉地说?”来更近一层推敲伯父的用意和感受他的为人,这样的设计学生思维水到渠成,不会显得生硬) 谈“碰壁” 1.那天临走时,他还特意送了我两本书:《小约翰》和《表》。这就是我的伯父,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待晚辈的态度上,现在想来,更体现在那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中…… 出示对话 “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你不知道,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 “可是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2.自由读读这段对话,等下请两位同学演一演。 3.你们说,当时的“我”真的听懂了吗? 学生把“我”理解的碰壁和伯父所说的碰壁含义进行区分了。 4.老师追问:那伯父所说的碰壁究竟指什么呢?
(由于学生课前预习时了解过鲁迅生平,对他的遭遇大致都能说,所以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自由谈谈,他们有的说到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鲁迅的文章恰恰是反映社会黑暗的,所以反动派不让他发表,有的说鲁迅作为革命者,在许多地方都公开表示支持抗日,所以遭到反动派通缉,还要暗杀他等等。同学们都是认真搜集过资料的,所以对文本中的“碰壁”就感受的尤其深刻,也就有话可说,老师可作为一名听众,有时附和或者修正他们的回答,但主体要是学生。) 5.带着刚才的所有理解再来演绎这段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6.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在你真正明白什么是“碰壁”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鲁迅先生的呢? 生:当时伯父为什么不把这些遭遇直接告诉我而要说成碰壁呢? 7.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当时作者还小,伯父不希望她过早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这个答案很精彩,我请她读了伯父的回答 8.伯父在自己的人身安全遭受着威胁着时,居然还想着要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这就是我的伯父啊! 出示中心句 朗读
(这个质疑的环节,这位学生的提问非常有水平,和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便借她之口进一步展开讨论,当有同学回答到点上时,我为了强化她的想法,特意请她示范朗读,再相继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伯父的为人。再出示中心句强化感受) 9.可伯父明知道当时社会是黑洞洞的,很容易会碰壁,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学生回答:“有很多普通民众在默默支持他,喜欢看他的文章,以前被蒙蔽的双眼现在都变得明亮了。”
我追问道:“他的文章为什么深受普通民众喜欢?” 生答 :“因为他的文章反映的是社会黑暗,反映老百姓的痛苦,是呼吁大家振作起来反抗的。” 10.是啊,他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想到的是唤醒民众,想到的是中国革命,想到的是拯救中国,却惟独,没有想到他自己,所以周晔要这样评价她的伯父: 出示中心句 朗读
(通过之前对碰壁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鲁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觉醒,反抗。而我再次运用这一点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父是这样的一个人。中心更加突显。这两件事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伯父的为人,我在设计过渡语时也有意往这方面引,使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能贯穿起来。) 痛失伯父 1.然而,这样的伯父已不在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因积劳成疾,只在这世界上停留了短短56个春秋。直到他弥留的那一刻,他心中挂念的依旧是中国革命,依旧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而我,要永远地与他分别了,想到这些,我怎能不落泪呢? 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读 2.现在,我已认真地读过《水浒》,我还读了《小约翰》和《表》却再没机会与您分享一个字了,这是多大的遗憾啊! 生读 3.我望着您那遗体,那依旧清瘦而祥和的面容却再不能得到您丁点儿的爱抚了,我是多么的伤心啊! 生读 3.我的伯父已然去了,可他曾为我做过的所有事已深深地刻进我的心理。从此…… 出示小练笔 从此,每当我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约翰》时,我会___________, 每当看到伯父遗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时,我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
(痛失伯父这段是朗读的高潮,在前面充分感受伯父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以后,学生已在无形中培养起对伯父喜爱,崇敬的情绪。突然,这样的伯父去世了,而且是过早的离开,学生内心一定会有感触,再加上老师的情感渲染,痛失伯父的情绪就得到升华,寄情与朗读,自然是声情并茂。最后的练笔则是对故事情节的回顾,再加之学生自己的感想,他们都写到了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的良苦用心和他一生不为自己考虑,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更有同学点到“我” 与伯父之间的情谊。话虽不长,但字字真切,可见他们已融入文本和小作者感同身受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