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角的度量(一) 教学设计1

角的度量(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刘媞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一)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之后,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测量”的另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图形的测量”的具体目标有很多,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测量的度量单位;二是掌握有关图形测量的计算方法;三是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究其根本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因为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后面的目标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本节课的定位应该是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度量角,建立角的度量单位,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已经知道了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以及度量单位产生的过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对于角的分类有了明确的认识。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时间活动,经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及其大小关系,并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类比推理的能力,体会到度量的本质,感受极限的思想。
问题解决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独立思、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把度量的内容建立起体系,体会度量的本质,感受类比的思想和极限的思想。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儿有一支铅笔谁来说说怎么能知道它的长度?如果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生:可以用边长是1cm的小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线段、面积都有自己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标准,那么角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标准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度量单位的形成,是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而经历了度量的过程中,而逐渐产生了自己特有的单位。度的产生也是如此,都是用一个较小的标准单位,来度量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角的度数、物体的容积等等。】
(二)探索活动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
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学生各自操作)
师: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2.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3.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4.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5、认识1°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师:我们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生:一个周角=360度
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
生:一个平角=180度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师:数一数,说一说,比较下面∠1、∠2、∠3的大小。
/
生:我是直接看角两边开口的大小来判断。∠3大。
生:分别数一数含有相同角的个数,∠1有4个、∠2有10个、∠3有17个。所以∠3大。
生:知道1份是5°,算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比较大小。∠1=20°,∠2=50°,∠3=85°。所以∠3大。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四)、全课归纳,总结提升。
师: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