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天安门广场 教学设计1

天安门广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小学 梁瑞芬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38页。
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会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动手进行模拟观察等手段,进行空间想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任务分析:
我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而建模。让学在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小组讨论,动手模拟,交流中学会识别和判断所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空间想像,有的学生要借助实物模型、照片、录像等手段来进行空间想像,课前拍了一段录像来解决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问题,力求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或图片画面,能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货图片的位置关系。
2、通过观察,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照片是从什么位置拍摄。
教学难点:能区分一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制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利用熟悉的环境建模。
1、(出示课件)知道这张照片我在哪里拍的吗?跟我们的教室像吗?
2、(课件出示)我在这件教室的不同位置拍了一些照片,你能猜出每一张照片我是分别站在哪里拍的?你想先猜哪一张?为什么?
3、师:为什么认为A是站在1号的位置拍的?讲台和黑板下面的墙的位置关系怎样的?(第一张看到讲台的正面,讲台挡住的黑板下面的墙)最后让学生总结一下A观察的结果。
4、师:接着你想猜哪一张?为什么?
师:为什么认为C是站在4的位置拍的?(因为拍到讲台的右侧面)
5、师:现在剩下2和3的位置,到底哪张照片是站在2号的位置拍哪张是站在3号的位置拍呢?(站在2号位置拍的讲台和墙的距离在照片上看要短一些,站在3号位置拍的讲台和墙的距离要长一些。)师:实际上距离有长短之分吗?
6、师:都是在教室,为什么拍出来的画面不一样?(初步认知: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拍出来的画面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了解物体的形状与观察的角度有关,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探究照片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1、(出示课件图)知道这里是哪里吗?(天安门广场)(出示主题图)
请听介绍。(播放介绍录音)告诉学生主要的建筑物: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
2、师:你们去过吗?我去过,还在不同的位置拍了几张照片,你能猜出分别在哪个位置拍的吗?
3、(课件出示2幅图)师:猜猜看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我这里有1、2、3、4,4个位置。想一想、说一说。(提醒:第2幅图不是旗杆,是灯柱)
(看来这个问题对你们难度不大,难不倒你们,敢挑战更难的吗?)
4、(课件出示另2幅图)师:哪幅图是从位置②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用手势表态自己的意见,然后再来讨论。
讨论:(1)毛主席纪念堂和纪念碑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2)他们之间的距离怎样,是远还是近?
(3)哪些物体可以被拍到,哪些物体拍不到?
5、师:当我们没办法很准确的判断到底哪一幅在2号哪一幅图在3号拍摄,该怎么办?(可以模拟摆一摆)
5、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位置2314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
(出示课件)师:老师现在把你们说的这四幅图连起来是这样的。
7、师:都是在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过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继续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模拟,直观解决学生的困难,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中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探究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1、(出示主题图)师:岸上的风景很美,说说岸上都有什么?(一座纪念碑,一座电视塔,还有一座高楼)
2、师:我用这三个东西分别代替岸上的纪念碑,电视塔和高楼,这三样东西在岸上是怎样的位置关系?请学生上来摆一摆。
3、师:淘气从A点坐船出发,沿途风光很美,拍了很多照片,我们拍出来的照片有没有顺序的?(有)
4、师:(出示4张照片)你们能想象推理出这四幅图的先后顺序吗?(1)先自己在书上填写
(2)小组讨论,讨论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用物品代替岸上的建筑物摆一摆。
5、师:我事先利用这三个物品代替了这三个建筑物,从A出发游了一遍,请看短片。(播放到那4幅图的时候按暂停,说说这个三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6、师:现在看看自己刚才填写的是不是与现在的发现一致?指名回答。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也可以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下面请看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把课本上的平面图通过摆一摆变成立体图,先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按照先想象、再验证、再想想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拓展应用
1、 练一练第1题。
(出示课件)不马虎沿小路向果园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提醒学生,不马虎是怎样走的,从A点往C点方向走)
(1) (课件出示)在我们行进的过程中,哪幅图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图是在B点处看到的?用手势表态,再说理由。(原因一左边的房子小,说明离得远,所以在A点看到第一幅图;原因二左边图上树多,说明我们离得远)
(2) (出示课件)想一想,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想法。
(3) 师:大家通过由远到近看物体,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由远到近看物体,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过渡:难度越来越大了,有信心挑战吗?请看下一题。
2、 (出示课件)这是在空中看到的乐乐的家。
师:房子周围有什么?(一棵大树和一个石凳)门前还有一条路。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①②③④那个位置看到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有困难的同同学可以用实物模拟(可以用学习用具分别代替房顶,石凳,树冠等,来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
(4) 学生汇报。用手势表态。第一幅图是站在正面3号位置观察的。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石凳,大树和小路。第二幅图是站在右侧1号位置观察到的,看到的是房屋的一角,大树被房屋挡住了一部分,石凳在小路的后面,只能看到石凳的侧面;第三幅图是从左侧4号位置观察到的,先看到的是大树,房屋被大树挡住了大部分,小路在大树的后面;第四幅图是站在后面2号为是观察道德,看到房屋的后面和大树,小路被他们挡住了大部分,能看到石凳。(学生边说边填出相应的答案)
(5) (出示课件)下面两个画面是从房子的懂、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师:你们知道在书面的东南西北各方向吗?复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第一幅图是从房子的东面看到的,只看到房子的一侧,大树被挡住了一部分,能看到小路和石凳;第二幅图是从房子南面看到的,正好是房子、大树、石凳的正面,小路在石凳、大树的右侧。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是不是只有在教室和天安门广场才会有这个规律?(更换成:同一景物)
2、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事物,所看到的画面是怎样的,有什么新发现,与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作全面、合理的总结,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真正为生活服务。
五、教学反思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本节课我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引入新课建模,从熟悉的环境入手,有效地克服空间方位抽象性的难度,把学生不知不觉的带到新课中。
2、每个环节的学习中,力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知程度。课前我拍了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照片,和模拟游船拍了一段视频,是要把平面图变成我们周围熟悉的环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3、整节课始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来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