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3

课 题
原子的结构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特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3.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者建议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P68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
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过渡] 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思考]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
[讲解] 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讲解] 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P69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
1.66×10-27 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经过这样的计算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册》P31-32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问题激疑
我们每天喝的水由什么粒子构成?温度计里的金属汞怎样构成?
二、新授:
投影: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图片
视频: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问题: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与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
学生:
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师讲解:
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往外第二层、第三层……,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多的为七层。
提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何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大家看书78页
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4-4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组活动探究
同学们观察以上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你会发现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规律
学生迷惑时提示:如第一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第二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最外层呢?
学生回答 第一层最多排2个,
第二层最多排2个,
最外层最多排8个。
教师评价 回答得很好。而且这些电子在排布的时候,它先要排满离核近的电子层,然后再依次往外排在离核渐远的电子层。
投影 练一练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9 2 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
投影思考:
(1)以上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后一纵行的元素——氦、氖、氩属于什么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怎样?
(3)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结构稳定吗?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怎样?
投影总结: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最外层电子数除氦为2个外,其余为8个。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投影: 两种粒子最外层电子都是2,含义相同吗?
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提问: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什么关系密切?
学生回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投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提问促思 C、D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属于什么元素?它们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还是易失电子?得失几个?得失电子后的结构如何?
学生探究:画出A、D得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小组交流讨论:得失电子前后的两种粒子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可从粒子的结构和带电情况来考虑)
交流总结:
相同点: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电子层数;
不同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
问题讨论:
1.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
2.如何区分一种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分哪几类?如何确定?怎样书写离子符号?
3.离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食盐中的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投影总结:
1.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
2.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不带电;为原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电,即成离子。
离子分阴阳离子两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电子层数不同。(强调:失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改变,得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4. 食盐中的NaCl由Cl-、Na+两种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
离子:如Cl-、Na+、S2-、Mg2+。
原子得电子,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离子带负电荷。刚刚我们了解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后的情况,以钠原子为例。
学生探究 画出钠原子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写出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学生探究 根据黑板上和刚才画在纸上的一些结构示意图,试着写出氧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的符号。
讲 解
氢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H+。氖原子和氩原子已是相对稳定结构,不形成离子。阴、阳离子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不带电,如氯化钠。
动 画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提 问 氯化钠由什么构成?
归纳小结
可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如金刚石、汞等金属、氦气等稀有气体就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由分子构成;氯化钠、高锰酸钾等物质由离子构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投 影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4、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离子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作业]《基础训练册》P33-34


教研建议:

教学后记: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