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设计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用品】烧杯、一根蜡烛、火柴、集气瓶、玻片、导管及有关药品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今天,我还要告诉你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桌上摆放一支蜡烛及有关实验用品。然后按下列的提示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填写,认真完成好探究活动报告。
【探究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其现象。
2、点燃蜡烛时: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注意观察:火焰由里至外的亮度变化;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产生的物质。
3、熄灭蜡烛后,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4、将你仔细观察的现象和描述的体验与同学交流。
附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小结】化学学习体现三个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才是一个探究活动完整过程。你可以参考书上格式写报告,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报告的形式。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气体?
问题2:如何证明你收集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问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问题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片呼气,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较,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以往自然中所学的知识先进行讨论问题1-4,然后再通过实验即步骤1-步骤4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信息参考】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小结】1、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多。
2、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3、探究活动得出,探究过程不但要尊重事实,还要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动手操作实验,逐步培养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获得有价值结论的能力。
【归纳总结】1、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2、探究活动(实验)完成后,应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