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蒹葭》教学设计教案(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

蒹 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朗读四字诗的节奏,熟读成诵。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优美意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
【教学难点】 
 把握“追求者”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文学常识回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
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三、听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1、配乐朗读;(板书课题)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探讨如何感受音韵美? 
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读起来很整齐,有节奏感;   
(2)作品押韵:“ing”“i”“i”;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 
5、齐读课文; 
四、赏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1、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选取几种景物展开联想,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
示例: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芦苇,郁郁葱葱。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明季节(秋)和时间(清晨),渲染深秋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渺远迷茫,怅惘感伤的感情基调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主人公在做什么?想象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说说他此时的心情。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寻找、追求“伊人”。 
心情:
① “未晞、未已,溯洄、溯游” —追寻时的焦急、迫切及不畏艰险
②“宛在水中央(坻、沚)”—追寻而不得时失望、怅惘、痛苦的心情 。
2、诗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为爱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的“追求者”形象。
3、想象诗中“伊人”形象,并描述出来。
清雅高洁、飘渺朦胧(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宛在水中央”增添“伊人”神秘朦胧的美感)
六、悟读课文,感受主题美 
1、诗中的 “伊人”仅仅指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伊人”形象一般理解为爱人,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美好的东西——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美好事物)的真诚向往和执著追求。
(营造一种人生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3、自我展示:把《蒹葭》改写成一首散文诗或一个散文片段
七、比读课文,感受形式美 
联系《关雎》,说说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起兴的手法、重章叠句、双声叠韵
八、拓展延伸
化用蒹葭意境的现代诗经典: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3、“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九)、作业设计
1、背诵《蒹葭》
2、改写《蒹葭》
板书设计:          

蒹 葭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痴痴守望 焦急迫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抒发对美好爱情
溯回从之 苦苦追寻 不畏艰险 (美好事物)的真
溯游从之 诚向往和执著追求。

宛在水中央 可望不可及 失意惆怅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