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乌鸦喝水人教新课标2


19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乌鸦的图片。民间传说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可是我们在前面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知道了乌鸦是孝敬“老人”的好“娃娃”。它不但孝顺,而且很聪明呢!今天我们将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中,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面。
2、板书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注意正音,认记字形。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生字。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前提示: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①借助拼音拼读;②请教同桌;③请教老师。)师巡堂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3、分4人小组读课文,找出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三、学习生字
1、齐读生字卡片,或开火车读。
2、分小组自主识字,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识记这些生字。
4、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小结识字方法:
(1)“比较法”识字。如:渴—喝、为—办、右—石、乌—鸟—鸦。
(2)“猜字谜”识字。如:瓦片层层并一起。(瓶)
(3)“编顺口溜”识字。如:水车千斤重。(渐)
四、巩固识字
1、组词竞赛。如:法—办法、法院、法律、遵纪守法、法规、方法……并将学生口头组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多次认记。
2、游戏认字。把生字制作成“小苹果”,让学生读生字“摘苹果”。
3、同桌互相抽读自做的生字卡片,互相正音。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的字,注意书写位置。
2、让学生找出较难写、易写错的笔画或字。(如:卧钩的写法。)
3、师在田字格范写,重点指导“办、可”(“可”字的横要写长,竖钩的起笔处不能写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可结合“力”字进行指导,应强调的是左点不同于右点。)
4、生书空笔画、笔顺,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2、猜字谜游戏。如:老师做喝的动作、渴的表情,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片。老师拿出瓶子和小石子,学生举“瓶”和“石”的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引入:同学们上节课读了课文,知道有一只可爱的乌鸦,爱动脑筋。今天,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也会想办法去读好、读熟甚至会背课文。
2、课件出示“我会读”。指名说“我会读”是什么意思?(师引导:会读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请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读课文两遍,并讨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指名回答以上讨论的问题,并板书(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读课文,谁读得不好,互相帮一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指名读。根据刚才“我会读”的要求,师生评价。
3、根据学生朗读的段落,分别重点指导如下几个词语:
(1)第一段:“到处”。注意语速稍重稍慢,突出四处找水的辛苦。请学生做动作体会“到处”的意思。
(2)第三段:“一个一个”、“渐渐”。通过实验体会一个一个小石子放进瓶子,水就慢慢升高的情景,语速稍慢。(指导读此段前,可分小组边做实验边研究。)
(3)指导用“渐渐”练习说话。
4、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看图背也可以看板书背。
(2)情景表演背。让每个同学扮演一只小乌鸦,先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再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最后大家练习边做动作边背课文。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请用一句话夸夸它。
六、扩展活动
当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请你帮小乌鸦想想办法。
七、布置作业。
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说给家长听。
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乌鸦的资料,对乌鸦有个大概认识。让学生说说乌鸦的样子和有关乌鸦的故事。

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指名读生字新词.
运用媒体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展示学生写的生字,评议谁写得好.
运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反复朗读。通过读,体会乌鸦遇到困难,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
引导学生读文,用文章里的语句来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乌鸦。

乌鸦找到水后会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采用“演背式”边背诵边表演做动作。
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最后大家练习边做动作边背课文。

读一读学习伙伴的问题,思考、讨论,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办法好。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水
放石子——喝着水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要求要背诵的课文,课文意思浅显易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创设情景读、分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