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人教新课标3


第七单元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诗歌要做到“三分析,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案设计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播放展示香港美景的课件和歌曲《东方之珠》。
2.导言: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颗“东方之珠”,它就是——香港。根据你课前查找的有关香港的资料,你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香港吗?
学生交流。(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是“美食天地”……)
导言: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经历了百年风雨,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到十五年前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午夜,一起来感受香港回归“最后一分钟”的激动时刻。
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齐读课题)
3.解题: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
指生回答。(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
师深情叙述: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
设计意图:开课简单明了,用图片和歌曲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对香港产生亲近感;解析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两次齐读课题,给学生铺垫诗歌朗读感情基韵。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诗句就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语的意思。
2.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进行学习。
3.检测字词学习情况。
读音:“悄”“奔”“露”是多音字,注意在本课的读音。“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
字形:交流记忆方法,提示易错。
读词:倾听、归程、叩问、旗帜、脊梁、刹那、颤抖、硝烟、骨髓、铸进
4.指名分节朗读,进行评价。
5.师导学: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诗人李小雨为何如此激动,所有中国人民为何如此期盼?让我们先走进香港的历史,了解香港的历史吧!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
(2)出示课件,教师激情叙述香港历史: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界线街以南的地区。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并未亲历香港回归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受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理解不了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所以,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有助于理解感悟。
三、诵读诗句,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思考:“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学生作答后教师总结。(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百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2.提问:“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所有中国人都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
3.导学: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急切?请你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小节。
(指名读文。)
过渡:作者把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一分钟,用生动的诗句描绘成真实的场景,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过渡: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
3.播放课件(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一段影像资料),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
让我们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庄严时刻的到来。如果此刻你就在交接仪式现场,或者你就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想象交流回答。
5.导读: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想象激动、自豪的意味有多浓!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文。
6.过渡: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此刻我们眼睛湿润了。在泪光中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
7.怎样理解第三小节的含义。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指导。(了解虎门销烟;“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发黄的旧条约”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8.提问:“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9.导读:虎门销烟的残梦已醒,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得雪,回忆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让我们齐读此段。
(三)学习第四小节。
1.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诗句深层的含义。
2.交流感悟。
(“午夜”“清晨”表面是时间,寓意香港在最后一分钟历史的跨越。香港人是香港的主人,作为香港的主人,作者表达了对香港的美好祝愿。)
3.提问:“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祝福。)
4.面对这个崭新的香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我们坚信植根于祖国大地上的这朵紫荆花一定会开得更加芬芳,更加鲜艳。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感。激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介绍背景资料,轻松理解课文诗句的含义。
四、读中升华,读写结合
1.指名激情朗读全诗。
2.导学:我们和作者一起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你有什么话想说,把它写下来。
3.学生写话。
4.交流写话,师生点评。
5.总结: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台湾问题早日解决,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阅读香港被侵占的历史、香港回归的过程、香港回归后的现状的资料。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与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