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成反比例的量3人教新课标5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比例,从中感受学习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写出正比例关系式.
3.出示下表
高度(厘米)
2
4
6
8
10
12

体积(立方厘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平方厘米)
25
25
25
25
25
25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谁能说说哪两个量成正比例?你是怎么判断的?
4.回想一下,我们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步骤和方法是:先把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列成表,再观察、讨论表中的变化规律,归纳变化规律,并用关系式表示.学生回答时,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列表──观察──讨论──归纳──用关系式表示
教师: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二、进行新课
1、出示新表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2、师:请同学们把表填完整。
3、师:观察表格,分小组讨论一下:水的高度和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是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越大,高度反而越小,底面积越小,高度反而越大。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5、师: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生试归纳,师总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页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6、师:你能象正比例那样尝试用字母式来表达吗?(生归纳x×y=k一定)
7、自学课本42页。
8、我们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依据是什么?
生总结:(1)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是否也跟着变化;
(3)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
三、巩固概念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举出例子。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练习七、第9题。
四、对比归纳
1、师:前面通过高度、底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我们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边提问边板书)
当底面积一定时,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底面积(一定) 正比例关系
当体积一定时,底面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底面积×高=体积(一定)反比例关系。
2、根据上面的总结,比较一下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它们填在表中。
小组讨论并填表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2、相关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
3、关系式: =k(一定)

1、变化的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关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3、关系式x×y=k(一定)


3、练习:判断下面各题成什么比例关系?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3)本的单价一定,买本数量和总价。
(4)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收获真不少,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底面积(一定) 底面积×高=体积(一定) 列表
观察
=k(一定) x×y=k(一定) 讨论
归纳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反思
林一小 李丽
本课重点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习准备,在这个环节里,不仅通过学习准备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正比例的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准备让学生回忆归纳学习正比例的方法,并且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这样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学生也明确了学习本课知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第二个教学环节里,重点从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知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度不成正比例关系,那么,底面积和高度又成什么比例呢?”的问题入手,进行设疑促思,很自然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识,同时利用正、反比例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反比例的认识.在研究反比例的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究的全过程,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在第三个环节里,既重视知识的巩固练习,又重视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归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