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在沙漠中心》教学实录


执教:丁兰实验中学 虞蓉蓉
地点:天杭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
执教班级:天杭实验学校 七(5)班
时间:2010年10月27日
一、导入
(上课前先和学生交流,活跃气氛,放松学生情绪)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你能告诉我你平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吗?
生1:我最关注朋友,因为没有朋友,生活就少了很多趣味,没有了光彩。
生2:我关注健康,我希望我还能再长高一些。
生3:我比较关注下次考试考什么。
师:看来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各不相同,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他的心中装满了星星、沙漠、黑夜、岩石、海洋和风(展示幻灯片)。你想去了解他吗?
(介绍作者情况,引入课题。)
(幻灯片显示: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师:大家想想,作为飞行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生1:身体素质,应该要有强壮的体魄,很好的视力。
生2:心理素质,遇到急流等突发状况能够保持镇定,不慌张。
生3:我觉得好的飞行员应该有丰富的经验。
师:的确如此,我们的圣埃克絮佩里就是一个高素质的飞行员,可是有一天,他强壮的体魄、稳定的心理、丰富的经验都失去了用场。为什么呢?他掉进了——(学生齐说)沙漠中心。
(此时引入课题较为自然)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师:全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他写的是自己的事,更有真实感,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身临其境,自读课文,找找看,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幻灯片显示: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他觉得很冷,“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牙床冻得咯咯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语言,冻到“咯咯作响”的程度,“筛糠”的具体表现,都看出作者当时冷到快到窒息。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
生2:他觉得很口渴。“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引导学生体会冷渴交加的感觉。)
生3:他再也跑不动了,他再也没有力气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后,他感到很疲倦。
生4:他的血液循环不畅。
生5:他出现了幻影,“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他内心想要走出沙漠的心情强烈到产生了海市蜃楼)
师: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圣埃克絮佩里放弃了吗?他做了何种抗争?
(幻灯片显示:“我”做了哪些抗争?)
生:他“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之后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他为了生存下去把麻醉剂和高浓度的酒精喝下去。
师:这两样好喝吗?他喝下去是什么感觉?
生:好像吞了刀子下去。
师:吞刀子?如此痛苦,为何还要吞呢?(引导学生体会当时作者无奈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痛苦。)
师:可见他实在是渴到了极点,为了应对干渴,他还做了什么?
生:他用布片收集露水。
(幻灯片引入《人类的大地》中部分资料:用汽油桶接水,第二天喝的水充满了怪味,喝完立刻吐了。这一环节仍是为学生创设在沙漠中痛苦抗争的情境。)
师:还有没有其他抗争?
生:他将自己埋在沙子里,来抵御寒冷。(引导学生比较圣埃克絮佩里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和鸵鸟将头埋在沙子里的不同,虽然表面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是为了逃避,而前者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抗争。)
 
 
三、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师:是什么使圣埃克絮佩里一直没有放弃,做出了各种抗争想让自己活下去呢?
(幻灯片显示:是什么支撑着“我”坚持下去,继续向前?)
生1:他不想死,他在乎他的“曾经爱过的人”。因为他说“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引导学生理解“曾经”一词的含义:作者是抱着将死的心情说下这段话的,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以后就没办法继续爱他们了。)
(幻灯片引入《人类的大地》中部分材料:普雷沃曾经这样说:‘如果我是孤单一人,我就躺下来了。’”体会飞行员心中对所爱的人们的牵挂,是他们持续奋斗的动力。)
生2:他对生命的热爱也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继续向前。在第19段他提到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四、延伸联想,由文及人
师:猜猜看,最后他走出来了吗?
生:走出来了,因为没走出来就不会有这篇文章。(学生都笑了,由此可看出偶尔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如果换作是你经历了这一切,下次再有机会还会想要尝试吗?
(幻灯片显示:如果是你经历了这一切,下次有机会你还会想再回来吗?)
生1:不愿意,我回到了家,家人们肯定为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再回到那么痛苦的状态了。
生2:不愿意,在沙漠中我已经是在生命的边缘挣扎了,如果没遇到那批阿拉伯商人我可能就失去生命了。
生3:我愿意,我希望能够再一次挑战自己,即使死了,也是有意义的。
生4:我不愿意,因为生命非常可贵,要挑战可以找别的事挑战,不一定要搭上性命。
 
 
五、深入探讨,体味生命
师:作者又是如何选择的?他愿意吗?
生:他愿意,“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
(学生齐读,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
师:刚才那位同学还说呢,生命非常可贵,圣埃克絮佩里怎么这么不把生命当回事?竟然还想回去?(引导学生探讨圣埃克絮佩里对生命的态度。)
生1:他并不是想要经历沙漠中的危险,而是要让自己的生命显示出价值。
生2:就算死了,也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
生3:他要卷土重来,是因为他“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师:怎么会没有人的生活呢?街上来来往往走的不都是人么?
生:在作者眼里,这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是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并不是真正的人。他们每天都是一成不变地生活,没有挑战,也没有意义。
师:那怎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文中作者提到哪一类人的次数特别多?
生:农人。(找出文中相关段落)
幻灯片显示第13段、14段、17段相关内容,学生齐读。)
师:他为什么赞赏农人?
生:因为他们和他一样,会和大自然斗智斗勇,寻找生活的意义,寻找自己的真理。
(幻灯片显示《人类的大地》中部分资料:惟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创造出大写的人。)
 
 
六、小结
师:飞行员也好,农人也罢,亦或是芸芸众生,无论带着何种身份,只要拥有勇于探索和冒险的生命,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拥抱永恒的大地和星空,去迎接灿烂的晨曦与黄昏。“上路吧,同学们,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板书:              在沙漠中心
 
          飞行员        
 
 
 
与自然抗争——走出沙漠
 
农人                                                                                      
与自然融合——走进“沙漠”
        芸芸众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做得特别不够,将在下次教学本课时改进:
第一,教学环节重叠,对生命的看法在第三和第五环节都出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环节出现得更自然些,不要有太多的预设性。
第二,前面整体感知环节的时间可以压缩,应该把重点放在后面对“生命”、对“人”的主题探讨上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