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4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迹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 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哀愁。
    二、交代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优美、含蓄、抒情的语言美。
    3、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2、文学常识
    师:有没有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
学生一:林海音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我们今天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
学生二:林海音早年居住在北京,童年时代在北京城南度过,所以她的小说命名为《城南旧事》。这是她的代表作。
学生三:《城南旧事》讲述这样的故事……(简介《城南旧事》)
师:很好。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曾说:“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城南旧事》有着浓厚的自传体色彩,是林海音心灵童年的记录,饱含她对童年纯真眷念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全书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初步了解了文章, 文中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们自读课文)
师:那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小英子和他爸爸之间的故事?
    生:小英子懒惰晚起想逃学,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还有在爸爸的鼓励下独自到银行去寄钱。
师:看来同学们对逃学被爸爸打了一顿印象深刻,首先就注意到了,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生:小英子独自到银行汇款事件。
    师:哦,用了“事件”这个词,看来在小孩子的眼里,独自到银行寄钱的确是件大事。
    生:爸爸很爱花。
    师:文章读得很细。
    生:毕业点礼前到医院探望父亲,毕业典礼后父亲去世了。
    师:文章并没有提到“去世”这个词啊,你从哪里得到暗示的? 
    生:老高的话以及小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小英子把生命的现象这样诗意的表现出来了。
文章讲述了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发生的几个故事,小英子的童年是这样充满了哀伤与惆怅的岁月,但却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爸爸那一份沉甸甸的爱意。
下面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中表现父爱的语句,看看哪些句子打动了你?
(多媒体出现学习要求,学生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师:那位同学愿意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找到爸爸在打了我之后又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这一处。天在下雨,较凉,我又是哭着走出家门的,父亲心里很心疼我,为我送来了夹袄,这里说明了爸爸对我的关爱。
    师:在这一段里你注意到了什么细节?可以读一读。
    生:“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我发现了爸爸“没说什么”、“递”、“看着”,这些细节表现爸爸的爱是默默的,他的心里也心疼我,要亲眼看到我穿上夹袄才放心。
    师:对啊!有时候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就体现在具体的语句中,细品之下,一切感情都会放大。大家都先注意到了被打的结果,那么在被打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当小英子想逃学时,他的爸爸狠狠地打了她,象“一把”、“拖”、“抄”、“一抡”这些词都表现了爸爸对小英子的严厉,这种严厉是爸爸要小英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后面写了小英子再没迟到过,这正是爱的表现。
    师:你自己挨过打没有?
    生:挨过。小时候作错事就挨过打。其实现在想父母的严厉是对我的爱。
    师:看来你对严厉理解的很深刻,正确对待,我们都会养成好习惯。其实,爸爸在打小英子的时候已经流露出父爱了,你注意到了吗?
    生: ……
    师:你再把这一段读一下看看。 
    生:“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老师,我看到了,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师:对啊!真实严而不历,爱在严中啊!在这个故事中还有这样的细节吗?
    生:在小英子挨打之后,她是坐着洋车上学的,前面有一处写到“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是爸爸让孩子们养成节俭勤奋的好习惯,但是爸爸打了小英子之后很心疼,虽然没说什么,却第一次让她坐车去上学,在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时又给了我两个铜板,这些细节都在体现着父爱。
    师:父爱是这样不善于表达,却又是这样真切地存在着啊!
同学们从其他的故事中读出父爱了吗?
    生:文章开头在我希望爸爸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爸爸对我说话是哑着嗓子的,看出爸爸病重,从后文得知,爸爸在小英子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就去世了,可见当时爸爸是强忍者病痛还微笑着跟小英子说话,这是不让女儿担心,体现爸爸对女儿的爱。
    师:女儿毕业了,这样重要的事情如果写爸爸拖着病体去参加不是更感人吗?
    生:不是,爸爸是希望小英子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爸爸对英子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后面还写了一件事,就是爸爸让小英子独自到银行去寄钱,小英子很害怕,爸爸也说了这样的话,并叮嘱我:“闯练,闯练,英子。”爸爸是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英子能象大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如果总要爸爸陪着,永远也长不大,这是爸爸在培养小英子的自立,是父爱的体现。
    师:你理解得非常深刻,是啊,父母不会永远在我们身边,只有教会我们生存,才是真正的爱。在爸爸与小英子对话这部分里,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
    师:这篇文章老师每读一遍都会被更深地感动着,老师来读一段,看看你们是否也会被这一处感动呢?“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让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生:我对这一处也很感动,爸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小英子要求爸爸硬着头皮去学校时,爸爸心里是非常痛苦,也非常无奈,有这样的细节: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爸爸内心的痛苦不愿意让女儿看到,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却还不忘叮嘱女儿,这是深沉的父爱。
    师:大爱无言啊!你体会得这样深切,能为大家读读这一段吗?
    (学生带有感情朗读) 
    父爱是深沉的,这使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严厉后的慈爱,漠视了那沉默时的关怀,但是细细品味,又是那样真切!
    父爱又是伟大的,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坚强,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读得懂父亲。(板书)
    父亲的言行影响着人的一生,让我们每个人铭记在心。在这样的父爱中小英子一天天长大了,她发生了那些变化?
    (多媒体出现学习要求,学生自读)
    师:那位同学能说说在父爱的影响下小英子有哪些变化?
    生:自从那次挨打后,小英子再没有迟到过,“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生:爸爸让我去寄钱,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在爸爸的叮嘱下我完成了任务,心里很高兴,并要爸爸在花池里种上蒲公英,蒲公英的花上有种子,风一吹,四处飘散落地生根,我觉得小英子这么想,是把自己比做蒲公英,她学会了自立。
    师:你体会的这么深啊!你读书真的很动脑筋,非常好。
生:小英子在毕业典礼时想“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时还是小孩子的想法,但是当她得知父亲去世时,她说:“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爸爸的去世没有使小英子惊慌,她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在爸爸的教导下小英子长大了。  
师小结:在父爱下,小英子长大了。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也深深体会了父爱的伟大。文章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一:
    1、为什么孩子们喜欢长大又怕长大呢?为什么小英子在爸爸去世的时候表现出镇定、安静就是长大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咱们同学们有谁怕长大啊?(说)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探讨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都盼望长大,但是又害怕长大,因为长大后有很多烦恼,工作生活的压力、赡养父母、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等等,我们觉得长大就有了责任,小英子在爸爸去世时,说自己长大了,就是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他们都还小,需要照顾。这是我的责任。
    生:前面爸爸就叮嘱过我“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爸  爸的多次教导,才使得我在爸爸去世时懂得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师:对,就是责任!同学们对责任感受得很强烈,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就是一种勇气与承担。所以小英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在爱的鼓励下,面对家庭变故表现出了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镇定与安静,她把对父亲的爱与怀念深埋在心底,只是默念了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质疑二:
    学生:老师刚才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爱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指爸爸去世了,爸爸虽然去世了,我却在爸爸的教导下懂得了身上的责任,我真正成长起来了。
    师:在自然界中,花儿落了会怎样呢?
    生:我知道了,花儿落了会结果子,我就是爸爸培养出来的果子,爸爸去世了,我长大了。
    师:我们常常把童年比做花开时节,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纵使美丽的花也会凋谢,但却会留下浓浓的果香。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小英子真正成长起来。这才是父亲给予她最厚重的爱,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父爱如山”这个词的含义吧!让我们再读文章最后几段。体会如山父爱,感悟人生成长。(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最后几段文字)
    师:小英子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怀念爸爸,淡淡的忧伤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爸爸的承诺,我想,她的爸爸在天上会微笑,也放心了。
    人总会长大,当童年渐渐远去,留下的是足够温暖的回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父亲的影子,走到哪里它都是我们随身携带的记忆珍藏,这时你一定更能读懂平凡生活中的父亲,能向同学们讲讲你和父亲的故事吗?然后对父亲说些心里有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
    (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倾诉感情)
    师:今天回家可以和父亲谈心,倾听父爱。
     同学们,成长的路上崎岖漫长,但是我们不惧坎坷风雨,因为——我们一直站在父亲的肩上。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中的片断,音乐《感恩的心》,手语表达。)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成长,陪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只要心中有爱,花开花落我们一样会珍惜。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成长,把童年往事分成两段,一段随时间而去,一段烙在心底。
 
 
 
 
 
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开 ——  童年
            花                                父爱
                      落 ——  成长
 
 
 
 
 
附1: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当然,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严厉但不失爱心,这就是文中重点写到的赖床迟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去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夹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去,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爸爸时时盼望着孩子长大,鼓励女儿: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二、问题探究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练习说明
一、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二、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本题旨在精读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这一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说这句话时的心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
教学建议
一、可以先由老师简明扼要地介绍《城南旧事》的梗概,其中以小英子为重点,照顾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宋妈、兰姨娘、四眼狗、蹲在草地里的人等,以此引出本文的教学。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自己愿意不愿意长大?为什么?从而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教学本文,老师不必过多讲解,关键是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情感,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不要一上来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三、可以抓住眼前事与过去事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看看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的脉络。
四、父亲的情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做些分析。同时要让学生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五、也可以从题目出发,抓住“花”这个线索梳理本文的脉络,看看“花”在全文的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附2: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二、《城南旧事》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三、冬阳  童年  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四、城南旧事(代序)(林海音)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写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